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ce专稿 > 独家稿件-综合类 > 正文
中经搜索

SD-WAN+物联网:让城市更智慧

2016年01月21日 16:39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一、智能终端数量将激增

  根据公开数据,未来十年全球对智慧城市的投资额将达到2万亿美元,因智慧城市是通过传感器将所有城市设施物联成网,智能终端的数量因此也会激增。2016年,物联网终端设备的数量预计将达到64亿,同2015年相比增长30%,及至2020年,全球物联网设备的数量可能将达到208亿。

  这一预测并非空穴来风,以英国为例,近日,英国白金汉郡的米尔顿凯恩斯镇与跨国公司英国电信(BT)签署一项合同,将针对物联网建立一个全新的公共网络,目前正在建立15个网络站,可以接收从洗衣机到停车场中全部的传感器信号。

  二、智能终端网络联接面临挑战

  将城市设施与所有的传感器及应用程序联接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中就包括网络联接的挑战:

  首先,必须有一个或多个极度可靠且价格低廉的网络,能够精准地收集全部传感器每时每刻所生成的数据。

  其次,网络的连通性需要做到无处不在并且及时可靠。众所周知,WIFI并不是无处不在,公共宽带的专用线路又非常昂贵。智慧城市需要整合公共宽带和私人wifi,实现可靠稳定的网络连接。

  三、SD-WAN技术将助力智慧城市

  要解决这些问题,广域网简化技术就变得非常重要。以往的广域网配置复杂,尤其是电路类型和服务供应商各不相同。所以,建立一个能覆盖不同实体网络的虚拟网络是将物联网与智慧城市相连的关键。

  SD-WAN(软件定义广域网)技术因此应运而生。这是一项新的网络变革技术,用软件重新定义网络能力,使网络从静态走向动态,批量收集数据。

  物联网时代,有些设备甚至每天就会产生1TB的数据。根据预测,2018年物联网共将生成403ZB数据。而SD-WAN(软件定义广域网)可以轻松地配置和监控这样一个庞大体量的网络——它将运用预置的应用程序通过云计算来进行综合分析、数据存储以及高度分布式访问。全覆盖的虚拟网络可以将数百万计的物联网终端和智慧城市应用程序都托管于云端,进而辐射基础设施服务、平台服务和软件服务,为智慧城市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互联网、智能手机和社交网络三大技术的组合曾对人们的行为习惯产生了巨大影响。如今,随着云计算、SD-WAN(软件定义广域网)和大数据这三项新技术的融合,人类又将迎来崭新的生活方式。

译自:2015年12月【美国】InformationWeek网站

编译: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 刘爱冰 张靖

更多精彩内容参见“中国经济网-国际频道-国际IT行业资讯       

 

(责任编辑:林秀敏)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