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ce专稿 > 独家稿件-综合类 > 正文
中经搜索

国际原油市场下跌压力有增无减

2016年01月15日 07:24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经济日报维也纳1月16日讯(记者 谢飞)本周,国际油价再次下挫,30美元/桶的整数关口面临沉重压力。周二,北海布伦特原油(Brent)报收于30.86美元/桶,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WTI)报收于30.44美元/桶,均创下12年来新低。

  过去一年半中,国际油价持续走低,尽管专家们预测了各种可能的价格低点,但是很少有人大胆预测国际油价会降到30美元/桶。随着油价跌破一个又一个整数关口,市场预期也在不断调整。根据最新分析,不少机构和投资者已经作好了油价跌至20美元/桶甚至更低的准备。

  油价持续下跌,产油国自然首当其冲。除了欧佩克成员国外,俄罗斯作为主要产油国之一,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俄罗斯需要国际油价维持在82美元/桶的水平,才能保证财政收支平衡。目前30美元左右的低价显然已经让俄罗斯的财政压力骤增。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表示,俄罗斯经济需要作好准备应对最苦难的形势。根据目前的数据,能源行业的收入占到俄罗斯财政收入的一半左右,过低的油价已经严重影响了俄罗斯财政状况。据最新预测数据,今年俄罗斯需要削减约10%的财政支出,才能平衡因油价下跌造成的财政赤字。

  作为全球已探明原油储量最多的国家和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的主导力量,沙特一直力主维持产量,通过低油价策略争夺市场份额。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评估,沙特去年拿出了相当于其经济总量20%的资金用于弥补低油价带来的损失。这使得财力曾经雄厚到“不差钱”的沙特,也因油价大跌面临前所未有的财政压力。

  近期,伊朗和沙特关系交恶,双方在欧佩克内部的协调随之陷入僵局。分析认为,沙特和伊朗关系趋冷,将会使欧佩克内部就减产问题的协调难上加难,不少市场分析认为,今年上半年欧佩克减产几乎无望。不仅如此,沙特和伊朗之间就产量和份额的争夺或许才刚刚开始。一旦双方为了维护自身市场份额和利益,开足马力生产,原油产量不减反增,这对已经陷入谷底的油价无疑是雪上加霜。

  从根本上讲,国际油价持续下跌,原因在于供大于求的总体供需关系,特别是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和新兴市场增长放缓,且短期经济增长预期下调,导致市场对全球能源需求降低,进一步加剧了国际油价下跌的势头。

  市场分析认为,国际油价今年将会触底反弹,但何时能够触底、反弹的高度仍很难预期。目前,伊朗的产能还没有完全恢复,仍有很大的增产空间。一旦这部分产能回归国际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将进一步加剧,届时油价恐将面临新一轮下跌压力。

(责任编辑:袁志丽)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