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东南亚国家联盟特命全权大使徐步。图片由中国驻东盟使团提供
东盟副秘书长翁贴十分喜欢展品中这幅反映“郑和下西洋出发地”的画作,主动要求记者为期摄影留念。中国经济网驻东盟(雅加达)站首席记者田原 摄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驻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苏更。图片由印尼驻中国使馆提供
中国经济网雅加达11月23日讯(记者 田原)第18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第18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第10届东亚峰会和第27届东盟峰会期间,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会议现场的东盟副秘书长翁贴、中国驻东盟使团徐步大使和身在中国北京的印尼驻中国大使苏更三位重量级嘉宾,在网络空间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驻东盟(雅加达)站记者同步采访,就新成立的东盟共同体和东盟一体化进程、中国—东盟合作等话题举行了一场别具特色“三地隔空对话”。
东盟共同体和“东盟人”
记者:本周末东盟峰会上,东盟共同体筹备工作宣布完成,各位怎么看?对东盟一体化进程有何新期待?
徐步:东盟将于今年底建成政治安全、经济、社会文化三大共同体,这将是亚洲历史上首次建成次区域共同体,在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东盟共同体建成后,东盟国家政治、经济、人文一体化程度将进一步提升,并将形成一个人口总量达6亿、经济总量达2万亿美元的单一市场。东盟经济共同体将促进货物、贸易、服务、投资和熟练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东盟经济增长有望换档提速,并为中国—东盟经贸关系发展创造新的机遇。
翁贴:东盟一体化进程历史悠久、硕果累累,我们现在正着力建设“一体化2.0版”。在此过程中,经济和政治要进一步融合,社会和文化更要进一步融合。这种融合不仅仅体现为贸易和投资的增长,它更体现为人类的不断发展。这种融合必须是以人为本的,必须为之提供包容合作的人文环境,必须促进国家荣誉感向共同体荣誉感的升华。我钱包里每天都装着我的东盟身份证,我特别愿意拿给朋友们看。这种身份认同决不能仅仅停留在法律文件上或局限在外交官群体中。这种身份认同必须在6.5亿多东盟民众中建立起来。虽然各成员国发展阶段不同,但一旦我们每个人都因“我是东盟人”而骄傲,团结和友爱的感情就会自然而然形成并强化。
苏更:团结互信是东盟的基石。我们用了48年才建立起今天这种程度的团结和互信,实属不易。由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东盟经济体一体化建设曾遇到过困难和障碍。不过,我们有很多道路可以走、很多方法可以用,最重要的是,我们深刻理解东盟的成功必须使得全齐成员国受益。如果我们富起来了,我们愿意看到邻国一起富起来,因为我们是个大家庭,家里面谁都不能落下。东盟共同体成立后,我们将继续致力于本地区的和平、稳定、繁荣,造福本地区所有人民,这也是我们建立东盟共同体的初衷。
记者:翁贴副秘书长,您刚才提出了“东盟人”这一概念。那么,东盟共同体如何加强“东盟人”这一身份认同,尤其是在您负责的社会和文化领域?
翁贴:这方面我们必须更加积极主动,尤其是我负责协调的人文、教育、卫生、妇女、环境等涉及社会福利的领域。首先,各成员国应更紧密地融入东盟一体化进程和东盟共同体这一框架,只要大家在东盟共同体这架大机器上准确找到位置并协同运转起来,我们就能应对任何挑战、克服任何困难。我刚在老挝参加了东盟关于科技的部长级会议,就在这个月我们在曼谷还有东盟关于教育的部长级会议,这都是东盟秘书处正在推进的工作。我们会全力推动这架机器运转,一如既往地密切跟踪、有效协调、大力支持上述领域地实质性一体化进展。其次,我们都应该问问自己,为了东盟一体化进程,除了那些“必须要做的”,我们还有什么“额外能做的”?我不会告诉你具体一二三是什么,我想说说我的方法,那就是倾听。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通过倾听,我们可以了解并评估每个成员国的真实需求,而沟通需求是建立共识、寻找方案、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大家相互体谅、相互扶持、相互融合的前提。举个例子,东盟一体化终究要靠一个个具备能力的人来完成。如果能通过教育成功地让广大东盟青年树立起身为“东盟人”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无论是东盟域内融合,还是东盟与域外的融合都将更为顺畅。
中国—东盟合作
记者:那么,各位如何看待中国在共同建设东盟共同体、推进东盟一体化进程中的作用?中国—东盟合作取得的哪些成果令您印象尤为深刻?有什么事特别让您感动?
徐步:东盟共同体的建成将进一步提升东盟在地区事务中的作用。2015年是中国和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2周年。一年来,中国和东盟国家积极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落实“2+7合作框架”,政治、安全、经贸、人文各领域合作不断取得新发展,双方在地区事务中的合作更加紧密,有力促进了本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尤其是,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谈判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进展顺利,印尼雅万铁路、中老、中泰铁路等大项目合作取得新突破,中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共同成立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这都为双方合作迈上新台阶、增添新内涵打下了坚实基础。未来,中国视东盟是中国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和优先方向,将一如既往支持东盟发展壮大,支持东盟在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不断同东盟国家深化战略互信,拓展睦邻友好,共同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维护地区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是中国“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东盟共同体建成的第一年。双方将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抓住东盟经济共同体建成的机遇,不断促进中国—东盟经贸往来,增加相互投资,用经贸合作为双方共同发展提供强劲助力。
翁贴:中国已成为具有较强领导能力的世界级大国,更重要的是,中国与东盟同处亚太地区,东盟必须清楚认识这点。无论是政治上、经济上,还是社会上、文化上,东盟与中国20多亿人口正齐心协力、共同发展,你能想象这会是一种怎样壮观的画面么?我们欢迎更多的中国朋友来东盟成员国走一走、看一看,但这还不够,我们更希望中国朋友能融入我们生活和文化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我们希望中国能为“东盟人”提供更多的交往便利,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与现实、中国特色发展道路、儒教文明、戏曲文化等等。只有基于真正了解的相互欣赏,才能帮助形成水乳交融的局面并让这种局面像涟漪一般荡漾开去。这种“涟漪效应”怎么理解呢?记者先生,你自己就是你这个问题的答案!你是个生活在雅加达的中国记者,你平时身着印尼民族服饰Batik表明你尊重并欣赏这里的文化与风俗,你正在采访一名负责社会和文化事务的东盟副秘书长对东盟—中国合作的考虑并会将之向全世界传播,这都意味着中国和东盟间正走向深度和谐。我们都是涟漪的一部分,我们的所作所为又生成新的涟漪,这一切都很酷!
苏更:东盟的缔造者们不仅希望建立一个和平、稳定和繁荣的地区,也希望该地区与亚太乃至世界其他地区紧密相连。中国是东盟所有对话伙伴中唯一与我们在领土和领海接壤的国家。因此,加强与中国的合作一直就是东盟发展对外关系的优先任务。2016年双方将共同纪念建立对话伙伴关系25周年,我们都为这些年来双方团结协作在各领域取得了广泛成果而感到由衷地高兴,这一喜人势头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特别要指出的是,少数媒体上出现了一些杂音,但这些杂音无法同东盟—中国合作的主旋律相比。邻居间没有不吵架的,但邻居间总能找到管控分歧并和平解决问题的办法,我坚信东盟与中国将继续深化睦邻友好关系。回顾历史,我们肩并肩共同化解地区和国际危机,我们手拉手共同应对自然灾害和流行性疾病的挑战,我们相互支持度过了多次国际经济危机难关,我们还强化了打击跨境犯罪和恐怖主义等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合作;展望未来,为了巩固新成立的东盟经济体共同体,中国必须成为东盟经济增长的利益攸关方,中国可以通过提供更多发展机会,以支持东盟成长为更具竞争力的生产基地和全球供应链的一部分,东盟也希望中国在强化域内外互联互通中发挥关键作用,尤其是在基建和能源领域。
记者:苏更大使,作为一名东盟一体化的亲历者和中国—东盟合作的践行者,您认为中国—东盟多边合作的框架下,中国—印尼双边合作的基础和关键是什么?意义何在?
苏更:中国是亚太地区最大的经济体,印尼则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经济体,两国均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幅员最辽阔的国家之一。这需要我们尽最大努力来管理、维护和保护我们的国家利益和人民。可见,印尼和中国面临的挑战有很大的相似性。尤其是近年来,印尼和和中国都逐渐意识到,单靠自身无法有效应对所有的挑战和威胁。既然我们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就必须学会依靠我们的邻居、我们的周边国家。这种依靠是相互的、是对等的。我认为,这一共识正式印尼和中国在东盟—中国合作框架下密切配合的坚实基础;我坚信,印尼和中国都将从东盟—中国合作中受益匪浅,而东盟也将从印尼—中国合作中获益良多。
东盟、青年与媒体
记者:我发现刚才的谈话中触及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青年在中国—东盟合作中的作用,其他各位怎么看?会为青年人在东盟一体化进程中发挥自身作用提供哪些帮助?
徐步: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是中国—东盟关系的未来和希望。只有年轻一代对中国—东盟关系有了深刻的理解,中国—东盟关系才能有一个牢固的、扎实的社会基础,中国—东盟友谊才能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目前,中国和东盟之间已经建立起多个青年交流项目机制,我们鼓励中国和东盟国家的青年积极参与这些人文交流活动和项目,投入到促进中国—东盟关系发展、增进民间友谊的事业中来。2016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也将是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年,中国驻东盟使团将联合国内和东盟各国有关部门和机构,举行相关青年和教育交流活动,希望双方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拉近青年之间的距离,提升教育合作水平,将为中国—东盟关系发展播撒更多友谊的种子。
苏更:青年是不断创新的动力、是美好愿景的未来。青年在加深东盟和中国相互理解、相互友好中能发挥独特作用,他们将是支撑起我们关于和平和繁荣共同理想的一代,东盟和中国的下一代领导者也将从这一代青年中产生。为此,我们现在就必须让广大青年意识到东盟—中国合作的重要意义。比如,东盟和中国加强互联互通,不仅要关注基建、机构的互联互通,更要关注思想和青年的互联互通,双方青年齐心协力才能创造地区乃至世界更为美好的明天。作为印尼驻中国大使,我认为东盟—中国间青年合作是无边界的,从经贸交往到环境保护再到文化传承,丰富多样的合作必将为我们增强对对方的理解和信心大有帮助。
记者:翁贴副秘书长,在我们这次关于东盟一体化和中国—东盟合作对话的最后,还想问问您如何看待媒体在您刚才谈到的“基于真正了解的相互欣赏”中发挥的作用?
翁贴:我此刻正在做的事——紧密与媒体的联系,关系到有效沟通和缩小距离这一战略问题,对东盟一体化进程、对东盟—中国至关重要。特别是我们生活在社交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社交媒体最大的魅力在于能将信息传播到最广大的受众范围。打个比方,当一片树叶飘落的时候,你听不到它们落地的声音,但成千上万树叶飘落的时候就不同了。媒体正是发挥这种让信息跨越时空和情感广泛传递的汇聚作用。之前,有不太了解情况的人担心东盟共同体的成立会加剧竞争。坦白地地讲,不仅全世界需要更多地了解新成立的东盟共同体是什么、做什么,就是东盟自己也需要知道东盟共同体会如何发展、会对域内外做出何种贡献,这一增进了解的过程主要依靠媒体来推动并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