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坚定支持中国“一带一路”倡议
——访巴林经济发展委员会首席执行官哈立德·艾勒鲁迈希
经济日报记者 朱 琳
巴林经济发展委员会高级经贸代表团日前结束了为期十天的在华访问活动,并与多家中国企业和机构签订了15份谅解备忘录及意向书。访问期间,巴林经济发展委员会首席执行官哈立德·艾勒鲁迈希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巴林政府希望继续深化与中国的合作,并坚定支持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巴林希望发挥良好的区域和商业投资环境优势,成为中国企业进入海湾市场的门户。
记者:如何看待中巴双边经贸投资合作现状和前景?
答:巴林与中国拥有数千年的双边贸易往来历史,巴林是古代丝绸之路沿线重要的航运枢纽。当前巴中关系不断发展,目前中国已成为巴林最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之一。两国非石油贸易额已从2009年的8.9亿美元增长至2014年的19.8亿美元。中国企业现在到巴林投资,已不局限于设立地区总部,还包括电信网络建设、高新材料生产以及商品零售。比如龙城项目,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主要为中国制造商提供零售平台。约有500多家中国零售企业将进驻园区,截至目前,已经有93%的铺位出售完毕,大部分租户或者买家都是中国企业。这个项目不仅可以帮助巴林当地消费者了解中国产品,还可以帮助中国产品进入邻国沙特阿拉伯市场,从而进一步推动中东地区进口中国商品。目前,在巴中总额为20亿美元的贸易中,有16亿美元是非石油类进出口商品。
海湾和整个中东北非地区是世界上重要经济体之一。海湾市场的规模超过1.6万亿美元,预计2020年将达到2万亿美元。当前,巴林非常重视基础建设投资,未来几年内将投入220亿美元,投资建设住房、桥梁、学校、医院等。中国企业在管理实施这类大型项目上拥有非常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双方合作前景十分广阔。
记者:在吸引中国企业投资方面,巴林有哪些优势?
答:首先是区位和基础设施优越。巴林拥有一条25公里长的堤道与沙特阿拉伯连接,通往卡塔尔的堤道也正在建设中。此外,海湾航空作为巴林的国营航空公司,在巴林国际机场拥有综合性区域飞行网络,包括货运和包机,支持超过40条航线,连接50个国际目的地。投资3.6亿美元建成的哈里发·本·萨尔曼港2009年开始运营,可为航运公司、货运代理商提供优质服务。这座港口位于巴林东北部,距巴林国际机场仅13公里,通过法赫德国王大桥和支线船舶与沙特阿拉伯相连。2015年,该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占到巴林全国货物吞吐量的13.1%。预计在2015年至2019年期间,萨尔曼港的吞吐量平均每年将增加10.6%。
其次是拥有成熟的金融服务业。巴林是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中第一个发现石油的国家,也是实现多元化发展的第一个海湾经济体。金融服务业目前已在巴林实际GDP中约占17%,雇佣员工超过14000名。在金融服务领域,特别是伊斯兰金融领域,巴林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监管制度完善,经验丰富,配套设施和服务齐全,有利于更多的中国金融机构到巴林发展融资、贷款等金融业务,可为在中东、北非、撒哈拉以南地区开展基础建设项目的中国企业提供服务。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可以通过在巴林证交所发行人民币计价的金融资产进行融资,包括股票和固定收益产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