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筑“一带一路”需多方联动

2015年09月28日 08:14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目前,“一带一路”建设推进过程中存在着“政府比较热,企业不太热;媒体比较热,百姓不太热”的现象。一些地方专门成立了机构,开了不少研讨会,但共识有待形成、研究还需深化。说到底,要落实“一带一路”,需多方联动,“政府主导、协会搭台、企业唱戏”,才能让“一带一路”战略落到实处

  近段时间以来,“一带一路”很火,各地热情很高,纷纷结合当地实际推出对接规划,地方政府也都把“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落地作为当地“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来着墨。但是,笔者通过调研发现,“一带一路”建设推进过程中存在着“政府比较热,企业不太热;媒体比较热,百姓不太热”的现象。一些地方专门成立了机构,开了不少研讨会,但共识有待形成、研究还需深化。

  一些企业反映,他们非常希望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开拓国际市场,但对沿线国家的政策、投资环境、法律条文、语言文化等不熟悉,海外项目专业人才匮乏,这些都成为制约他们“走出去”的篱笆。企业进入一个陌生的市场,在融资、寻找合作伙伴等方面也有不少困难。笔者认为,要落实“一带一路”战略,需多方联动,政府、商(协)会、企业都应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形成合力。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各地政府需主动作为。政府部门应深入研究国家相关规划,明确自身定位,结合各地实际,抓住这一轮对外开放的机遇,以开放促转型,以开放谋发展。政府部门在制定对接规划时,应统筹谋划当地产业转型升级、内外贸发展、文化产品输出等实际情况,进一步落实相关配套政策,加强协调,避免同质竞争,帮助企业有所作为。尤其应提示风险,减少企业因对当地营商环境了解不够而造成的损失。通过统筹协调,帮助企业“抱团”发展,不仅“走出去”,还要“扎下根”。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商(协)会要搭建互信平台。一家企业“走出去”,不如“抱团走出去”。企业“出海”,商(协)会搭建的平台能让企业借力。在调研中,笔者发现,一些商(协)会的会员企业达上千家,建会时间长,在行业内有较强号召力,在对外交往中也有自己的渠道。国内的商(协)会与沿线国家商会合作,有利于建立企业间的互信,也能为会员企业提供更细化、更丰富的信息服务。实践证明,一些地方商(协)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商会之间加强合作,带着自己的会员企业“走出去”,能有效帮助企业进入目标国市场。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企业仍然是主角。企业是对外经济合作的市场载体,更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主体。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不管是国企还是民企,“走出去”投资都是市场行为。投哪里、怎么投,都需要企业做出科学决策。“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创造了巨大机遇。有研究机构估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筑业总产值达6.14万亿美元,潜在市场空间高达4569亿美元,这仅仅是一个行业。要切分这块蛋糕,企业要发扬丝路精神,积极参与境外基础设施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为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政府主导、协会搭台、企业唱戏”,多方联动方能凝聚智慧和力量,让“一带一路”战略落到实处。经济日报记者 王 晋

(责任编辑:林秀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