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信息时代:靠大数据运用和保护知识产权

2015年09月11日 08:46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这是一个信息时代,一个因信息互联而变得“无国界”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数字内容的生产方式被改变。在9月10日下午举行的一场分论坛上,与会嘉宾和台下观众共同探讨了“信息时代的知识产权”这一新议题。

  “知识产权是一种灵活的工具,使用技术的人越多,其市场越大。各国大都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但在信息化和数字化时代,知识产权是国际化的,存在于全球价值链中。这并不是件坏事,因为各国可以更方便地携手解决一些难题,使价值链中的各个环节发挥更大效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全球议程理事会创意经济议题组专家高锐表示。

  在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看来,信息时代既给知识产权带来了挑战,也注入了活力。“电子商务发展促成交易井喷后,带来了更多的侵权问题,知识产权越来越呈现出线上线下结合的特点,这是新的挑战。但是,中国信息领域的专利申请量连续多年排名靠前,为知识产权业务的开展提供了新平台,缩短了审批时间,这又是活力来源。”

  “在信息时代,很多商业模式是由第三方平台建立的,在这种情况下,很难界定IP的价值是属于创办人还是第三方。比如,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原创照片,每一次转发的过程都涉及知识产权保护,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挑战。”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积仁持有这样的观点。

  对中小企业而言,信息时代知识产权的保护是否更具挑战?

  冈萨雷斯·拉雅是国际贸易中心的执行主任,她认为全世界正处于持续创新当中,这是一个没有终点的过程。“在全球企业总数中,中小企业占到了70%至80%,这些企业也要通过基于互联网创新获得更多资金和更好的市场。所以,相关部门就要帮助其降低知识产权保护成本,简化申请流程,尤其是在跨境电子商务的模式中。”

  有观众在现场提到微信平台可以追踪原创作品使用情况的案例。申长雨表示,这是一种符合信息时代特征的知识产权保护手段。“互联网上侵权事件的特点是发生得快、消失得快、扩张得快,谁是侵权人难以界定。这也就要求我们必须研究互联网环境下保护的利益平衡,必须加强国际合作、研究新技术。同时,在加强司法保护之外,还要重视行政保护,发挥其便捷高效且成本低的优势。”

  当然,这是一个信息的时代,更是一个大数据的时代。在回答《经济日报》记者关于大数据如何助力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时,申长雨说,2014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受理发明专利申请92.8万件,涉及的数据浩如烟海,要想从中找到有用的信息和潜在的发展点,必须运用大数据来挖掘、处理、整合。同样,政府可以借由大数据决策重大科技经济活动,企业可以借由大数据布局市场、指导产品研发,高校可以借由大数据确定科研方向、提高科研效率。“保护和运用是知识产权发展这辆汽车的‘驱动轮’,大数据也可以让这辆车跑得更快。”(经济日报记者 牛瑾)

(责任编辑:张翔)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