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季达沃斯论坛新领军者年会的主题是“描绘增长新蓝图”,记者就此在论坛间隙采访了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亿达集团董事局主席孙荫环。<<点击进入专题
记者: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会有哪些新动力和新增长点?
孙荫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点应该体现在新技术、新业态、新机制和新商业模式上,着力提升要素生产力。我认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至少有如下三个方面新动力。
第一个动力是城镇化。城镇化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有利于挖掘内需潜力。高品质的城镇化将带来一系列增长点,释放巨大的消费需求。一方面,由城镇化推动的城市群发展将带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工业、制造业发展;另一方面,人口向城市转移后形成新的消费市场,也将直接带动制造业、服务业的发展。
第二个动力是改革和创新。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持续深入,原有低端产业的转型升级已成必然,从过去的规模扩张主导转到素质提高来主导,会创造新的增长点。现在国家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创业创新过程中,通过产业化的创新实践可以培育和形成大量新的、高质量的增长点,推动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
第三个动力是新消费。当前,人们对高质量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大家需要多种多样的信息消费,新的消费需求都将形成新的消费市场,呼唤新的产业和行业发展,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同时,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和需求,也将催生大量创新创业企业,进而促进服务业大发展。
记者:亿达在多年的企业实践中始终强调产城融合的重要性。这种商业新模式的精髓在哪里?
孙荫环:产城融合的核心在于产业与城市和谐,生产与生活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产业与城市的发展必须符合自然规律,满足人的需求,为人的发展创造条件。
自1998年亿达决定开发建设大连软件园起,我们一直有一个坚定的目标:产业要高端,不能走高污染、高能耗的老路,同时还要让人们在这里舒适地工作和生活,这就是产城融合的核心。
大连软件园的发展,重点从三方面展开。一是在园区建设中,严格按照高品质、高智能、高技术、低密度、低能耗、低碳化的“三高三低”规划理念,有机整合办公楼及居住、商业、教育、娱乐、园林、交通等各项基础配套设施,在最小半径内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完美结合。
二是在产业发展上,将整个园区视为经济发展、产业转型的载体和产能工厂,通过全面开展长期合作、合资合作、自办专业公司及社会外包等多种形式,建立和培养真正专业的产业体系,并形成核心业务,与国内外行业一流企业共同推动产业发展。
三是在园区服务上,通过与国内外合作伙伴的密切合作,形成了推动软件与科技产业快速发展的有效服务体系。企业入驻前,亿达会采用BOT形式,与客户一起完成公司选址、楼宇定制、专业装修、工位配置、人员招聘等各项前期工作,为客户提供“交钥匙工程”;企业入驻后,我们持续提供“保姆式”服务,与客户共同解决政策咨询、企业注册、手续代办、专业培训、人力派遣、信息交流、物业维护等一系列服务保障。
亿达从自身实践中深刻理解到,只有产城融合发展,以产业为引领、以城市为载体、以人为根本,实现产、城、人的高度互动,才能充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打造城市经济发展平台,真正走活新型城镇化这盘棋。
记者:在面临经济下行的压力与挑战时,亿达将从哪些方向着力突破?
孙荫环:近两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2014年大连软件园仍然保持了20%的增速,推动大连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销售收入1485亿元。可见,有科技含量的、新兴的、高附加值的产业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仍然有很大增长空间。所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之下,服务创新创业和经济转型的商务园区大有可为。经济下行倒逼转型,推动更多资源向新兴产业聚集,这对亿达商务园的拓展来说是一种机会。
亿达成功探索并建立起包括园区内孵化、金融支持、政策对接、人才供应等方面的服务体系,帮助一大批入园企业从几人团队成长为有规模并在市场上取得骄人成绩的企业,亿达还将把创业孵化空间和创意办公空间纳入商务园产品体系,助力新兴产业和企业发展壮大。与此同时,亿达目前正在进军北京、上海、深圳,未来还将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以及中部城市开发建设20个软件园区与科技园区,将运营管理大连软件园的模式直接复制到目标城市,将专业服务体系、专家团队、运营管理能力以及丰富的客户资源等打包投入,管理、招商、引进大客户,快速形成企业集聚,带动产业聚集。
记者:您认为产业园区怎样才能实现高质量招商?
孙荫环:首先,产业方向要明确。一定要根据产业定位设置招商门槛。过去,很多产业园区有定位,比如生态园、科技园,但在招商过程中缺乏耐心、急于求成,降低了门槛,把落后产能也招进来,致使园区定位和规划都成为空谈。
从大连软件园以及武汉软件新城的招商经验来看,坚持产业定位来招商,从无到有,形成产业聚集需要一个过程,要有耐心。当产业聚集形成一定规模时,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会自动向园区聚集,主动上门,招商就变成了“选商”,附加值更高、发展潜力更大、更优质的企业才有机会进入园区。其次,产业园区必须具备满足客户需求的运营服务能力。很多园区做不起来,主要原因是局限在房地产思维里面,缺乏产业整合与运营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招来客户却留不住。(经济日报记者 苏大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