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上世纪冷战的大背景下,苏联借与美国的军备竞赛建立起了世界上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完全自主的军事科技工业体系,其军事科技水平和武器装备研制能力雄居世界前列,有些领域甚至超过西方发达国家。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绝大部分军事科技工业体系,但由于原苏联只注重发展战略军事力量和保持常规军备的绝对规模优势,而忽视了其信息化和智能化改进,加之两大阵营的对抗隔绝了苏联与外界西方国际经贸体系与文化交流,拉大了苏联与发达国家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差距。俄罗斯虽在独立后在信息技术领域奋起直追,但与欧美的信息技术水平仍有很大差距。据俄官方资料说法,2012年,俄罗斯在全球信息技术产业中的比例不足0.6%,信息技术水平比欧美等国落后十年左右,在系统集成、智能化微处理等领域落后更多。
海湾战争让俄罗斯清醒地认识到与西方国家在高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领域的差距。在这一背景下,俄罗斯开始制定新的国防政策和军事战略,包括研制和生产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发展战略;注重发展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以期实现装备数字化、一体化;下决心在国防工业领域逐步实施进口替代战略。
一、发布“信息化战争”战略和规划
2000年,俄总统批准了《俄联邦国家安全构想》、《俄联邦军事学说》、《俄联邦外交政策构想》、《俄联邦信息安全学说》。在这四个文件中,俄罗斯认为,信息对抗加剧已成为当前国际军事政治形势的基本特点之一,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信息技术优势在扩大,试图将俄罗斯排挤出信息服务市场,他们已制定了信息战构想,对俄罗斯及其盟国发动信息战争的可能性在增加。
《俄罗斯国防政策的要点》强调,完善经济、工业和国防工业基础,提高经济动员准备水平,保持国家国防工业综合体科学技术和生产核心能力,发展武装力量和其他军队的科学技术、工艺和生产基地,根据军事安全保障任务建立国家基础设施(第十六条);21世纪初俄罗斯军事技术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为武装力量和其他军队装备最重要的武装斗争兵器,并使现有武器装备系统保持战备状态(第十七条);放弃与最发达国家直接的军事技术角逐,研制能对敌基础设施的主要系统和关键目标实施毁伤、进而使其军事技术优势变得毫无意义的“非对称”的武装斗争兵器(第十八条);未来十年俄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发展的重点:完成最重要的新式战略核武器和非核武器的研制并限量生产;发展一体化的侦察、指挥、通信、定位等综合保障系统;发展战役战术和战术一级的自动化指挥通信系统和器材,使武器和技术装备实现通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制造小型和微型兵器,实现军队指挥和物质技术保障全过程的自动化;发展新一代陆军多弹头导弹系统、高精度武器系统;研制新一代坦克、新一代航空航天设备和防空导弹;发展多用途核潜艇和通用型水面舰艇(第十九条)。
2009年,俄总统梅德韦杰夫批准《2020年前俄联邦国家安全战略》,对军事理论、作战指挥体制、武器装备、军事训练和联勤保障等领域提出了新的要求。作战理论方面,做好由进攻性作战理论向防御性作战理论转变的准备;在作战样式上,除做好由单军、兵种独立作战样式向诸军、兵种联合作战转型外,还应做好向“空天防御”、“非接触”和“信息战”等新的作战样式的转型。在武器装备转型发面,计划于2012年完成GLONASS全球导航系统的部署,2020年前,完成部分新型武器装备研发,使武器装备更新率到达100%,完成由机械-信息化向信息化的转型。
在发展国内信息技术产业方面,俄罗斯于2013年11月正式批准《2014-2020年俄罗斯联邦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战略及2025年远景规划》。该文件指出,为提升国家在全球的技术竞争力水平,俄罗斯将大数据处理、计算机培训、人机交互、机器人技术、量子和光技术、信息安全作为未来10-15年的长期优先研发项目,计划短期内在音视频搜索、数据阵列处理、新数据存储(包括新存储介质)、超级计算、信息安全(生物识别、威胁控制)、云计算、人机交互界面、导航、测试等技术领域实现突破。
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推行武器装备网络一体化发展
根据俄罗斯军事理论相关资料,未来战争不再是作战单位之间的对抗,而是体系与体系之间的对抗。信息化战争中,只有实现武器装备一体化,从横向上对现有武器系统进行现代化改造和改进,使装备由计算机网络系统连接并嵌入微电脑,使其具备通用性、互联性,才能更便于从传感器到射手之间、各武器系统之间、各作战部队之间的信息流动,提高所有武器装备和作战系统的整体能效。目前,俄罗斯已经把加强武器通用化、标准化、规格化以及减少武器种类作为装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随着计算机技术向武器装备中的渗透,越来越多的武器具有了高度智能化和远程化特征。在军用智能化技术应用领域,俄罗斯将装备机器人化航空和地面技术、研制第六代航空飞机作为空军发展的主要优先方向之一。目前,几乎所有俄罗斯航空公司均涉及无人机研制,且从许多参数来看都不低于外国水平。在装备远程化领域,利用卫星、导航、预警和无线电通讯,以及集成电路的高倍处理器等信息技术,使武器装备实现微型化、远距离非接触和隐形化。当前,美国、俄罗斯等军事强国均高度重视装备远程化技术,在材料、噪声等方面已有了突破和发展。
三、在国防领域部署和实施进口替代战略
2008-2009年金融危机后,“进口替代”战略提上政府议程。俄罗斯高层领导多次强调在国防工业领域实施进口替代的重要意义。在2013年公布的国家规划《工业发展和提升竞争力》的子规划《发展国内机床制造和工具工业》中,俄政府提出了多项促进国防工业进口替代的相关措施。在规划实施的第一阶段,计划开展100个新型技术设备研发项目,包括金属切削机床和锻压机等;在第二阶段(2014-2016年),计划完成12个相关领域投资项目,构建世界一流的机床制造工业。
最近几年,俄罗斯国防工业领域正积极有序推进进口替代策略,一方面,加强国防工业体系内部协同合作;另一方面,借助兼并优秀资源整合产业链。在乌拉尔中部地区,已有多家国防工业企业与科研院所、设计局联合,共同推进和扩大科研-生产合作关系,开发新型机械制造产品。2014年,隶属于国企俄罗斯技术公司的俄罗斯电子集团收购白俄罗斯微电子生产企业Integral,该公司是白俄罗斯微电子组建最大的设计者、生产商和出口商之一,在集成电路、半导体分立器件、显示器等产品设计和研发方面拥有50年经验,此次收购使俄罗斯国防工业体系产业链进一步得到整合,为未来兼并优秀资源提供了借鉴。
作者: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 张冬杨
更多精彩内容参见“中国经济网-国际频道-国际IT行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