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ce专稿 > 独家稿件-综合类 > 正文
中经搜索

大宗商品跌势冲击全球经济

2015年07月30日 07:51   来源:经济日报   □ 张 伟

  大宗商品跌势正波及新兴经济体复苏进程,尤其是传统资源出口国。投资者担心通缩威胁卷土重来,资源出口型国家经济转型步履艰难。能源和金属价格的下跌对投资者、企业和政府均造成冲击,全球经济也因大宗商品价格下跌面临重重考验

  世界银行在最新发布的今年二季度《大宗商品市场展望》报告中预测,今年能源价格平均将比去年低39%,非能源大宗商品价格比去年平均低12%;金属价格比去年平均低16%,其中铁矿石跌幅43%;农产品价格将会比2014年平均低11%。有分析人士认为,大宗商品这一走势正产生全球性效应,对通胀和增长预测构成重大影响。

  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是多重因素诱发所致。高盛研究认为:一是大宗商品总体供过于求;二是美元走强;三是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长疲软。汤森路透的调查显示,全球原油产量与消费之间的差距日益拉大,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二季度原油日产量为3125万桶,而需求则为每日2826万桶。其他大宗商品多供过于求。国际能源署最新报告称,需求放缓或拖累油价进一步下滑。高盛在对明年下半年宏观展望报告中表示,大宗商品将成为今年余下时间里表现最差的资产。

  目前,大宗商品跌势正波及新兴经济体复苏进程,尤其是传统资源出口国,全球经济也面临多重考验。

  首先,投资者担心通缩威胁卷土重来。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去年石油和大宗商品市场的重挫曾掀起一波通缩恐慌,如今这种恐慌又卷土重来,全球物价下跌的担忧再现。摩根大通的全球经济分析师认为,大宗商品价格近期的疲弱态势可能暗示全球经济增长丧失动能,全球经济二季度可能仅增长2%。

  与此同时,新兴市场与大宗商品一样遭遇沉重抛压,波动性上升,投资者的担忧情绪可能殃及股市,而债券价格已经逼近数十年高位。美银美林的最新基金流动数据显示,7月22日当周,投资者脱手了数以十亿美元计的黄金、大宗商品和新兴市场资产。

  其次,资源出口型国家经济转型步履艰难。从原油、煤炭到铁矿石,许多大宗商品价格近期急跌,导致一些出口依赖型经济体在找到经济增长新动力方面面临重重困难。分析人士指出,大宗商品价格的暴跌正在考验资源依赖型经济体的耐受力,拖累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挪威等国的货币跌至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点。能源和金属价格的下跌对投资者、企业和政府均造成冲击。

  其中,严重依赖能源行业的加拿大所受打击最大。加央行预计,该国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将仅增长1.1%,增幅低于今年早些时候预期的1.9%。大宗商品价格暴跌以及矿业投资热潮的结束,已经迫使澳大利亚央行今年两次降息。

  挪威经济与石油出口密切相关。为提振萎靡的经济,挪威央行6月份宣布下调利率,并表示年底前还可能再度降息。此间经济学家认为,美联储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加息,再加上美元再度走高,势必引发大宗商品最新一轮的下跌行情。

  国际能源署在其最新月度原油市场报告中称,伊朗石油未来或将重返全球市场,欧佩克继续保持较高产量,加上挥之不去的希腊债务危机,这些因素可能会令石油价格进一步承压。原油价格如果持续走低,将使大宗产品市场笼罩浓重的阴影。(经济日报记者 张 伟)

(责任编辑:秦陆峰)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纽约油价跌势难改    2013年11月05日
  • ·澳元可能逆转跌势向上    2013年06月18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