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ce专稿 > 独家稿件-综合类 > 正文
中经搜索

LiFi:WiFi的未来

2015年07月28日 16:58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不久的将来,可能只需打开灯光就能上网,这依靠的就是LiFi(Light Fidelity)可见光通信技术。

  LiFi是一种基于可见光的无线通信技术,相对于WiFi使用的是电磁频谱中的无线电波,LiFi使用的是光学频谱,通过调节LED光输出的数据进行编码,利用快速的光脉冲无线传输信息。尽管肉眼不可见,但LiFi技术可以传播所有类型的数据,包括视频、音频等。

  一、LiFi的优势

  更方便:不依靠无线电波,不会产生电磁干扰。因此,想在飞机上连接互联网就不必屏蔽电子设备了,这可谓是一个重大利好消息。此外,LiFi技术的原理或多或少与摩斯密码类似,在偏远地区能比WiFi更方便地连接到互联网。

  因此LiFi能应用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地方,譬如煤矿,煤矿工人可以利用Lifi使用地理定位系统、打电话或者上网。

  更安全:信息流在光里传递,数据传输直接发生,数据泄露变得不可能。

  因为LiFi的这一优势,法国一些核电站和工业基地已经被LiFi技术吸引,法国电力集团Optimal solutions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该公司的创新总监Fabien Ruiz解释道,目前法国在核电站里禁止使用WiFi,即使是在法国电力集团公司办公楼内部和发电站里也很少使用WiFi。究其原因,首先是这些地方面积大、墙壁非常厚,想要全面WiFi覆盖相对而言较为复杂,但更重要的是这些地方从安全角度来说较为敏感。

  更环保:对于电磁波过敏症患者而言,LiFi可谓是福音,因为它不会产生电磁波影响,可以应用于医疗界。美国华盛顿州西部350公里有一个小城镇完全没有电磁波,是电磁波过敏症患者的天然避风港,目前也正在考虑应用LiFi技术。

  更快速:从速度的角度来说,Lifi同样比WiFi更甚一筹,速率可比WiFi快10倍。

  二、LiFi的劣势

  单向通信:尽管LiFi看起来很吸引人,但也有劣势,单向通信就是其中之一。LiFi只能将信号从LED灯泡发射到智能手机上,但不能从手机端将信号返回。因此,用户利用LiFi技术可以使用手机导航或访问日程安排,但是不能上网搜索或者查询邮件。如果想实现点亮从客厅里的灯泡就能上社交网络,还需要等到与Lifi技术兼容的终端或者可以与灯泡通信的接收器的到来。

  但最新的消息称,法国原子能署电子信息技术研究所(CEA Tech/Leti)已研制出可以双向通信Lifi技术,目前正在测试中。

  范围限制:即使有可兼容的终端或接收器,用户还受距离限制,使用时不能离灯光太远,而且在移动的过程中也不能收到信息。但法国智能照明联盟的主席Cyril Thiriot预测,这种情况可能在今年年底得到改观。

  三、LiFi的应用实例

  法国南部的Pergignan医院已于去年12月在急诊室安装了Lifi设备,开始尝试使用LiFi。医院的信息主管介绍说:“我们医院之所以会选择使用LiFi技术,主要是因为医院处于地震断层,医院使用的一些防震措施产生了法拉第笼,其带来的电磁干扰会对一些生物医学设备产生影响。”

  法国南部一个小城镇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使用LiFi的城市,该城镇只有4000名居民,使用LiFi的原因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居民,并节约能源。

  图:法国已使用LiFi的城镇位置

译自:2015年5月9日【法国】nouvelobs.fr

编译: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 张靖

更多精彩内容参见“中国经济网-国际频道-国际IT行业资讯  

 

  

(责任编辑:林秀敏)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