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ce专稿 > 独家稿件-综合类 > 正文
中经搜索

美国楼市显现复苏势头

2015年07月07日 07:35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位于马里兰州贝塞斯达市梅登小路旁重建的独栋房屋,由于距离排名较好的公立中学较近,位于好学区的较佳位置,尚未完全竣工,便由知名的地产中介公司开始挂牌代理销售。经济日报记者 高伟东摄

  经济日报华盛顿7月7日电(记者 高伟东)美国商务部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在过去两个月里,美国建筑商的新房开工数量创下近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与此同时,反映未来行业走势的新房建筑许可证发放量攀升至8年来的高位,表明美国房地产行业已经进入最繁忙的季节,美国楼市显现持续强劲复苏势头。分析人士认为,美国楼市复苏将部分抵消制造业的疲软,为美国今年的经济增长构成有力支撑。

  最新数据显示,美国4月份新房开工环比飙升22.1%,创下1991年2月份以来的最高升幅。反映美国未来行业走势的新房建筑许可证发放量,年化值为114.3万套,创2008年6月以来新高。经季节调整后,美国5月份新房开工量年化值为103.6万套,预期为110.0万套,环比下降11.1%;美国4月份新房开工量年化值上修为116.5万套,前值为113.5万套,创2007年11月以来新高。

  虽然美国5月份新房开工量年化值较4月下降明显,但值得关注的是,美国4月和5月份的新房开工年化值累计套数达到2007年最后两个月以来的最佳水平。尤为重要的是,反映5月份美国未来行业走势的新房建筑许可证发放量环比增长11.8%,为127.5万套。其中,独栋住房建筑许可证发放量环比增长2.6%,达到68.3万套;公寓建筑许可证发放量环比增长26%,为55.7万套,创下自2007年8月以来新高。以上数据表明,美国未来房地产活动将十分活跃。

  受恶劣天气和美国经济总体增速放缓影响,美国房地产市场今年年初曾表现疲软。美国商务部3月1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受冬季严寒天气影响,美国2月份新房开工环比大幅下降17%,经季节调整后,年化值仅为89.7万套。而最新数据则表明,由于贷款利率维持低位、就业稳定增长以及消费信心持续上升,房地产市场今年年初表现低迷的局面已彻底改观,并将持续向好。

  从新房销售情况看,美国今年1月至3月份新房销售量按年率计算、修正后的数据分别为50.0万套、54.3万套、48.4万套,而去年1月至3月份新房销售量按年率计算则分别为44.5万套、44.9万套、38.4万套。今年4月份新房销售量则大幅反弹,经季节调整,按年率计算为51.7万套,预期为50.8万套,环比上升6.8%。

  分析人士认为,在抵押贷款利率处于历史低位的情况下,随着消费者信心改善、就业市场持续好转和平均工资水平开始上升,美国整个房地产市场的消费需求将因此拉高。加上夏天是全美家庭寻找“学区房”的集中时段,以及实际收入增加刺激年轻人搬离父母住所等因素,必然和偶然的需求将促使更多消费者进入住房市场,有望进一步提振今年下半年的住房销售。

  此外,6月15日公布的美国建筑商信心指数升至9个月以来的高位。美国5月份新房建筑许可证发放量也创下2007年8月以来新高。自去年7月以来美国每月新房建筑许可证发放量均处于100万套以上。以上这些情况均表明,美国房地产业增长的动能将持续强劲,将会进一步抵消部分制造业活动放缓的影响,并支撑美国今年的经济增长。

(责任编辑:吴新竹)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美国楼市满血复活    2015年07月13日
  • ·美国楼市当真“水深火热”?    2013年08月02日
  • ·点评:美国楼市有惊无险?    2013年06月28日
  • ·美国楼市:火爆但不过热    2013年06月20日
  • ·美国楼市无近忧有远虑    2013年05月30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