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日内瓦电 记者陈建报道:国际清算银行近日发布年度报告称,当前全球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超低利率时期,掩盖了全球经济的深层次缺陷,并可能引发新一轮国际金融危机。该行呼吁各国改进货币和财政政策,并加强相互间的国际协调合作。
该行行长海梅·卡鲁阿纳说,过去一年,全球市场出现的“最反常”变化就是各国长期利率的迅速下降,有些市场的利率甚至已经跌至负利率区间。低利率现状“既非不可避免,也不意味着新平衡的出现”,可能恰恰反映出目前各国在应对金融市场变化时所采取的政策容易产生弊端。
根据报告,当前全球面临经济发展不平衡、债务负担和金融风险过高、生产力发展放缓、宏观经济政策操作空间过小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7年时间里,异乎寻常的低利率仍在持续,反映了更大范围的经济低迷。相对于任何基期而言,全球利率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维持在极低水平,是全球存在经济隐忧的突出表现。过去被认为是“不可想象”的风险,正逐渐成为常规,对未来全球经济的稳定构成明显威胁。
报告指出,在全球范围内,无论以何种标准来衡量,名义利率或经通胀调整后的利率,在相当长时间里一直保持相当低的水平。持续的低利率与其说是解决方案,不如说其本身就是问题。其结果是:太多的债务、太少的增长和过低的利率。一言以蔽之,低利率带来更低利率,并助推金融市场的高风险活动,而实体经济依然资金匮乏。长此以往,低利率将阻碍理性的投资决策、延迟必要的调整,弱化经济活动和金融领域的发展。
该行举例称,从2014年12月至2015年5月,全球债市平均发行了大约2万亿美元的负收益率长期主权债券,发行者大多为欧元区主权国家。负收益率意味着,投资者需要付费才能获得持有政府债券的“特权”。
该行呼吁各国央行,从严重依赖货币政策回归到更为常规的手段。报告认为,超低利率是复苏乏力的“最可见症状”,它生动地提醒人们,为促进增长,货币政策已经不堪重负。中央银行印制钞票、保持较低借贷成本的意愿,货币政策承担了太多重任,政府需要更多地关注结构性改革,来确保可持续增长。
该行指出,目前各国实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倾向于过度重视本国内部的短期经济目标和通货膨胀率,忽略了全球化背景下由此可能产生更大范围的长期金融风险;而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又会促使一国内部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传导并影响到其他国家,可能放大潜在的金融风险。卡鲁阿纳说,金融危机发生7年之后,各国财政和货币政策仍然保持高度的不平衡,仍然过度依赖货币刺激政策,忽略了结构性改革。
报告建议,各国应改进现有国内和国际政策体系,致力于将短期宏观经济措施调整为中长期战略,将过度重视国内短期经济和通胀目标调整为制定更加符合国际金融体系需要的长期金融方案,并意识到各国政策并非独立运行而是相互作用这一事实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