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ce专稿 > 独家稿件-综合类 > 正文
中经搜索

德铁采购转向中国合情合理

2015年06月16日 07:28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近日,德国铁路集团(德铁)董事海克·哈纳加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三五年后,中国将在德铁列车和配件采购方面起“关键作用”。她还表示,德铁还将在北京设立采购办公室,加强与中国的合作。此消息一出,在中德两方都引起了轰动。有分析认为,德铁采购转向中国这一举动符合市场规律,合情合理。

  德铁此举是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据悉,德铁与德国联邦政府签订协议,计划从2015年到2019年投入约280亿欧元用于采购,翻新改造德国现有铁路基础设施。控制成本是企业的要务,德铁每年在列车和零配件上要花18亿欧元。为寻找质优价廉、性价比高的产品供应商,德铁突破了本土采购为主的传统采购模式,决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满足其要求的供应商。亚洲和中国是德铁相中的重要市场。德媒报道称,德铁计划自2017年起从中国购买3.5万组高铁轮对。目前,德铁主要从波鸿轨道交通技术集团采购轮对,其生产的轮对每组售价在2000欧元到3000欧元之间。但是,来自中国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同样产品,售价要低三分之一。

  加强国际竞争,“敲打”传统供货商。迄今,德铁的主要供应商是西门子、庞巴迪、阿尔斯通及其他欧美传统铁路巨头。近几年,德铁的这几大传统供应商出现了很大问题:质量不过关、交货屡屡延期,等等。例如,用于短途交通的庞巴迪Talent 2型列车由于故障问题迟迟无法通过验收。西门子也状况频出,因为此前多次未能按期交货,西门子甚至还保证免费供应一辆ICE列车。此次,德铁释放出了明确的信号:“我们也可以在别的地方采购。”西门子、庞巴迪、阿尔斯通等铁路制造商此前还十分确信,德国的订单一定不会少了他们的份儿。

  这一事件从另一角度说明,中国高铁的质量经得起考验。哈纳加特说,“‘中国制造’意味着低质量的时代已经结束。”德铁的采购标准高是众所周知的。因此,中国企业的产品能进入德铁采购名单,就证明了质量已过关。另一方面,中国在高铁领域的突飞猛进的确给德国同行造成了巨大压力。德国铁路工业联合会主席马丁·朗格曾表示担忧。2014年,德国铁路工业的订单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他认为,欧盟对俄制裁和来自中国竞争的压力,令德国铁路前景堪忧。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会使俄罗斯更青睐于采购中国高铁产品。而中国南车和北车合并后成立新集团,其资产规模将超过西门子、庞巴迪和阿尔斯通世界3大火车制造商的总和。“未来,中国将进入哪块市场,值得密切关注。”朗格说。

  不过,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中国高铁制造商获得德铁大额订单并不会一帆风顺。分析认为,德铁在开始阶段给中国供应商的订单不大,主要目的是向西门子和其他传统供应商施压。但长远来看,中国厂商将是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而且,德铁已经表示,谈判将秉持严格的质量标准。此外,涉及数十亿欧元金额的大宗采购如果不在本土交易,作为德铁所有人的联邦政府也有可能参与谈判。(王志远)

(责任编辑:林秀敏)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