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ce专稿 > 独家稿件-综合类 > 正文
中经搜索

罗奇:绕开结构改革无法推动世界经济复苏

2015年05月11日 07:51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张伟

  美国彼得森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罗奇撰文指出

  绕开结构改革无法推动世界经济复苏

  经济日报纽约5月11日讯(记者张伟)美国彼得森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前摩根士丹利亚洲区董事长、首席经济学家罗奇日前在此间媒体撰文指出,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许多发达国家都犯下了相同错误,即依靠金融工具操作,绕开结构性改革,但是此举无法真正推动经济复苏,只能造成更多泡沫和危机,致使经济遭遇长期停滞。

  罗奇认为,世界经济已经落入险境,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的大繁荣被规模更大的泡沫吞噬,决策者们不得不乞灵于“金融工程学”的老旧把戏,希望能够掌控局面。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实质上是将业已失衡的全球经济装进了一个培养皿,展开了一场现代经济政策史上最大规模的实验。他们相信,这种实验受到控制,一切都不会被扭曲并过于远离事实。

  罗奇以日本经济在二战之后的兴衰史为例指出,当初日本令人目眩的经济增长奇迹其实有一个重大的前提,那就是日元汇率长期受到严格抑制,但这注定不能长久。当欧美在1985年以广场协定对该国的重商主义做法加以回应时,日本央行推出了激进的货币政策,而后者又造成大规模的资产和信贷泡沫,最终导致了泡沫破灭,迅速让早就失衡的日本经济坠入苦海。事实上,日本生产率大大恶化早有征兆,只是被泡沫所掩盖。日本在泡沫破灭后无论如何挣扎都无法获得实质性的重大复苏,直到今天依然受困于不均衡,原因就在于该国没有能力或者意愿去实施急需的结构性改革。

  罗奇认为,通过量化宽松计划大规模注入流动性的做法,实质上是改变了货币政策的传输渠道。事实上,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财富和货币政策不仅未能带来真正意义重大的复苏,而且还造成了新的不稳定和不均衡,全球经济很可能会因此坠入一个陷阱。美国是使用新复苏处方的最重要“病例”。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已经从2008年年底的不足1万亿美元膨胀到了2014年秋季的4.5万亿美元。与此同时,GDP的真实增长幅度只有2.7万亿美元,余下的9000亿美元其实是流向金融市场的各个角落,美国股市同期暴涨与此有莫大关系。至于经济本身,复苏的速度显然令人失望,真实GDP增速只有2.3%,较之过去类似周期的4.3%低了2个百分点。

  罗奇指出,虽然美国经济的表现不及长期平均水准,但这显然不足以阻止其他人想要一试的愿望,欧洲现在也加入了量化宽松行列,日本也开始了新一轮强化版的量化宽松。可是,现在问题并不仅仅在于这种方法会对每一个特定经济体产生怎样的影响,更在于股市的猛涨和货币的竞相贬值,其实已经造成了各种更加广泛的系统性风险。当极端流动性注入的接力棒从一个央行传到另外一个央行手中,全球资产泡沫和货币贬值恶性竞争的危险也就日益加剧。他警告说,依靠金融工具操作、绕开结构性改革的做法,无法治愈顽疾,只能造成更多的资产泡沫、金融危机,以及日本式的长期停滞。

  这个糟糕的循环怎样才能打破?罗奇指出,中国领导人不久前强调,只有诉诸结构性改革。但是,中国的这个战略性考虑尚未引起更多国家的共鸣。在太多人都在为中国经济增长减速抓狂的时候,中国领导人似乎是正以更加现实和富有建设性的方式来评估其宏观经济政策的挑战。在这一点上,许多更加发达的经济体都应感到汗颜。

(责任编辑:袁志丽)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