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对于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企业来说是个‘机遇年’。”在中国对外承包商会日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商会综合部主任张湘表示,面对全球经济的复苏和调整,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刺激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欧盟出台了260亿欧元的“欧洲交通网络”规划;在非洲、拉美和亚太地区,城市化进程和落后基础设施之间的矛盾激发大规模的基建需求;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跨国跨区域项目也不断增多。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推进,更无疑会给国际承包工程市场带来广阔前景。
来自该商会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1421.1亿美元,折合人民币8000亿元,同比增长3.8%;新签合同额1917.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万亿元,同比增长11.7%,业务增幅虽较2013年略有下降,但仍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作为对外投资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业务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行业转型升级进入新的阶段。”张湘说。
2014年,我国对外承包业务规模稳中有升,新市场驱动新增长,亚非传统市场继续巩固,企业在北美、拉美、欧洲等地区接连签署重要项目。中国装备与中国标准“走出去”取得新成果,我国企业在传统的电站和通讯领域再创佳绩,铁路和机车领域企业进军海外的步伐也明显加快。中铁建—中机公司联营体实施的土耳其安伊高铁建成通车,标志着“中国高铁走出去”实现了重大突破,并带动机电设备、铁路通信等产业集群进入海外市场。中国路桥公司签约实施的肯尼亚蒙内铁路,全部采用中国技术标准,迈出了“中国标准走出去”的关键一步。
我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将为行业发展带来难得机遇。“一带一路”、“两廊一圈”、“461”中非合作框架等一系列战略构想,勾画出中外经济合作的新蓝图。金砖银行、丝路基金等金融安排,也将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另一方面,行业仍将面临许多挑战。来自其他国家承包商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企业与韩国、巴西、土耳其等国承包商在中低端市场的竞争继续胶着,美、日等国也开始加大对亚非国家的贷款规模,与中国争夺市场。由于国内劳动力成本提高、人民币升值等,造成我国企业的成本优势进一步丧失。加上企业业务模式同质化程度高、行业内分工合作体系尚未成熟、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不高等因素,导致企业竞争优势也有所削弱。
张湘表示,2015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业务规模将继续扩大,对外投资与承包工程的结合和互动更为明显。境外投资将带动很多能源、地产等基建项目的实施,而工程企业延伸产业链至投资领域,更是承包商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在中亚、中东欧及欧美等新市场的表现值得更多期待。(经济日报记者 李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