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国际贸易统计方式回归理性
——访南开大学APEC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晨阳
经济日报记者 李春霞
本次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南开大学APEC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晨阳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传统贸易统计将贸易量计入最终产品出口国,但在全球价值链中真正获益的发展中国家不多。因此,在价值链研究环节,亟需推动国际贸易统计回归理性。
问:APEC各成员经济体目前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现状如何?
答:APEC各成员经济体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迥异。最为明显的特征是,发达经济体掌控了设计、研发及最终销售等创造价值的关键环节,而发展中经济体大多扮演着“加工工厂”与“制造基地”的角色,依靠劳动力资源禀赋优势,主要承担中间产品的加工、组装环节,因此仅能获取微薄的加工费用,在国际贸易中的获益呈下降趋势。这样的分工格局决定了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主要收益由发达经济体获得,发展中经济体依然处于价值链的低端或中端。
当前,东亚是亚洲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最高的地区,接近发达经济体的水平,高于其他发展中和转型经济体。尽管如此,东亚经济体从国际分工和贸易中的收益近年来有明显降低趋势。出口中,源自国外的增加值比重在上升,对国外进口中间品高度依赖,本国价值创造能力薄弱,因而从价值链分工中的获益有限。
问:当前全球贸易统计的不合理之处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作为全球价值链中的重要一环,贸易统计直接反映了一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收入情况。长期以来,贸易核算普遍规则是将贸易量计入最终产品出口国,但从真实价值链曲线来看,设计与销售环节盈利最多,最低端的制造业环节却承担了最多的贸易计入量。
以美国为例,在美国的进口产品中,25%至30%的产品如果追根溯源,还是美国制造,这些产品或属于美国海外制造,或属于本土制造。所谓的贸易逆差统计数据掩盖了其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高收益。反之亦然,一些发展中经济体的巨额贸易顺差也并未真实反映其在国际贸易中的真实收益。以苹果手机生产价值链为例,其设计研发与最终销售环节才是最赚钱的环节,中国等承担代工的相关国家并未从苹果手机价值链中真正获益,只是背负了一个赚钱之名而已。
因此,全球价值链的研究应从统计角度回归理性,揭示出每个成员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真实地位。
问:如何推动国际贸易统计回归理性,以真实反映各经济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获益情况?
答:我认为,APEC各成员应对传统贸易统计方式作出部分调整,将出口中包含的国内增加值作为衡量价值链分工的指标之一。这部分增加值能反映一国在价值链分工中获取的真正收益,更贴近贸易事实。对比东亚主要经济体出口中的国内增加值变化可以发现,大多数东亚经济体的出口中,国内增加值的比重在减少,与之相应,这些经济体依然在国际贸易分工中处于低端位置。
值得称道的是,本次会议已就推动全球价值链合作达成诸多新共识。《促进亚太地区全球价值链发展战略蓝图》和《全球价值链中的APEC贸易增加值核算战略框架》两大倡议的核心内容将列入APEC领导人共同宣言。这是APEC在贸易核算体系领域的创新性举措,可以在亚太自贸区施行后再推广到世界其他地区。与此同时,APEC各成员还可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推动相关贸易计算模式的研究,在统计方式与计算方式上促使国际贸易统计方式回归理性。合理的贸易统计方式将对国际贸易流动产生深远影响,并推动全球资源合理配置,促使发展中经济体重新认识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以不断提升其创新与科研能力,向价值链高端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