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ce专稿 > 独家稿件-综合类 > 正文
中经搜索

韩国龟尾开发区:美丽与发展双赢

2014年10月20日 08:19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佘惠敏

  经济日报讯(记者 佘惠敏)产值72万亿韩元(约合720亿美元)、出口367亿美元,贸易顺差245亿美元。

  这是42万人口的韩国庆尚北道龟尾市去年交出的成绩单。拥有包括三星、LG等3100多家企业、11万员工的龟尾市,人均GDP已达到56725美元,成为“韩国的硅谷”。

  “龟尾市正在通过第五工业园区、扩充园区的建设,扩展它的经济领土。”龟尾市市长南洧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龟尾的产业支柱已经从早期的电视、电话,升级成现在的手机、IT,目前正通过引进国际先进企业,发展手机、显示器、碳纤维、太阳能、2次电池、3D打印、电子医疗器械等未来型增长产业,目标是发展成为代表韩国的国际化未来产业城市。

  龟尾市投资通商科科长金洪泰表示,目前已有7个国家的48家企业入驻龟尾的外企园区,遗憾的是至今还没有中国企业加入。“我们欢迎中国企业入驻,中企会得到和其他外企一样的优惠。”

  实际上,比龟尾高一级的行政区域庆尚北道还是有中国企业投资的,但规模较小。据庆尚北道国际协力投资本部的官员介绍,目前已有20多家中国企业到庆尚北道投资,但投资总额尚不足1亿美元。庆尚北道知事金宽容表示,当地企业技术、管理水平相当高,劳资关系融洽、交通物流设施发达,欢迎中国企业前来投资,将在土地、配套设施等方面提供尽可能的优惠。“这有利于中国企业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并利用韩国资源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双方可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从1969年的“电子工业专用园区”开始,龟尾由以服装、白色家电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园,发展到如今面积达37.6平方公里的产业园区,其发展路径与我国许多开发区颇有相近之处,也有很多值得中国借鉴的经验。

  龟尾市的环境保护工作尤其令人印象深刻,该市的绿化程度之高,空气质量之好,让人觉得这更像一个旅游城市,而非一个经济发达的工业城市。

  “龟尾市2009年就成为韩国首个宣布将打造零碳城市的地方,计划到2020年减少10%的碳排放。”南洧镇说,龟尾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也曾经出现过环保问题,但严格的环保条例限制,让企业实现了清洁生产。作为产业城市,龟尾市将低碳、环保、绿色增长作为发展目标。“我们每个企业都有清净室,全市的污水处理率高达99.8%。”

  据悉,为了建设零碳城市,龟尾制定了3大战略、10大政策,运行世界首个无线充电电动公交,建立绿色交通体系;投资109亿韩元的零碳教育馆,不仅向公众提供绿色教育基地,建筑本身也获得绿色建筑最优秀等级预备认证。同时,龟尾市还提出了建设韩国最好的“环境资源化设施”,保证今后50年对生活垃圾进行环保处理,并利用焚烧垃圾产生的热量发电,同时对垃圾采取分类回收处理等。

  “不止在龟尾,整个韩国都重视环保。”韩国岭南大学副校长崔外出说,“中国非常大,国民也非常努力,经济发展非常快。中国的经济发展如果和韩国的经验相结合,将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林秀敏)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