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中国经济总量成为世界第一”的说法,在算法上并不够专业,相关推论不值得太当回事。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为改善人民生活,使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的民众。与之相比,经济总量第几不是那么重要
10月10日,某媒体以“IMF:中国超美国成世界最大经济体”为题刊发报道,称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0月份数据,2014年美国经济规模是17.4万亿美元,中国经济规模是17.6万亿美元,根据购买力平价(PPP)算法,2014年中国赶超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体。而此前国庆节期间,瑞典一家媒体的消息称,“按照购买力平价的计算方式,中国的经济总量下周一(9月29日)将超过美国,正式成为世界第一”。对此,很多专家学者称“别太当回事”,有的则干脆报以“呵呵”。
类似的说法近年来已经听过不止一次两次。尽管瑞典媒体报道,引用瑞典北欧斯安银行经济部门一位负责人的说法,称购买力平价方法是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使用的方法,但其所作出的结论,仍然显得不够专业。
首先,无论使用什么方法,GDP都不可能按天来进行统计。由于这个总量指标覆盖国民经济各行业,既需要统计数据,也需要会计资料;既需要常规报表,也需要普查数据、抽样调查数据;既需要统计部门的数据,也需要财税、金融、保险等各相关部门资料;既要汇总数据,还要搜集资料进行虚拟估算,编制平衡表,所以GDP及分行业数据大都是按季度和年度进行发布的。季度数据不可能简单累加就成为最终的年度数据;即使是年度数据,也需要依据掌握资料的程度不同,进行多次修正。如果要反映每天创造的GDP,只能用年度数据去除以日历天数。但至于瑞典媒体所说的精确统计到9月29日,即使其依据的是过去的总量和速度,也仅仅是一种推算而已。
其次,购买力平价方法也是一种有相当难度、难以十分精准的方法。其通过在不同国家地区购买某种同型号同质量商品所需的货币,得出不同货币之间的比率,并据此推算各个国家地区一定时期新创造的价值总量。理论上看,这种方法有助于克服直接用汇率换算时不同货币被高估或低估所带来的弊端,但其也存在因商品服务项目代表性和地域代表性差而导致巨大偏差的风险。不仅国与国之间的购买力平价是一个难题,就是中国国内不同区域之间,也鲜见代表性强、覆盖面广、计算精准、各方面公认的研究成果。以只有半小时高铁路程的北京天津两个城市为例,按现价计算的经济总量,北京高于天津,但很长时间以来,天津的整体物价水平明显低于北京。尽管近年来两地物价水平差距缩小,但如果考虑房价,购买两地同样位势和质量的房屋,天津仍明显低于北京。以购买力平价的方法评价两地的经济总量,仍是一个非常复杂、难度极大的事情。两座紧邻的城市尚且如此,不同国家之间的评价结果也只能作为一种参考。
此外,GDP总量只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一方面,其要在政府、企业和居民个人三者之间进行分配。人口越多,消耗和消费的也越多。所以,衡量一个国家的实力和富裕程度,还是应该用人均水平,而中国的人均GDP水平依然排在世界中等偏后。另一方面,衡量一个国家的富裕水平,不仅要看增量,更要充分考虑存量。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相对而言,一些资源并不充裕。多年来,在粗放经营的模式下,我们取得同样数量的增量,往往消耗了相对更多的存量,且使资源环境承受了不小的压力。因此,这个所谓购买力平价方法得出经济总量第一,确实不靠谱。
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为改善人民生活。对中国来说,要做的还是坚持改革创新,改变以GDP论英雄的做法,纠正各种短期行为,在保护好资源环境的同时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形成多点支撑、全面均衡发展的经济发展局面,并不断缩小收入差距,使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的民众。如果做到了这些,总量第几就真的不是那么重要。(经济日报 潘 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