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ce专稿 > 独家稿件-综合类 > 正文
中经搜索

广州直飞纽约:南航开通中国最长直航航线

2014年08月07日 13:41   来源:中国经济网   

  

  8月6日清晨,经过近16个小时的、长达1.35万公里的长距离飞行,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从广州飞往纽约的首航班机降落在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四号航站楼。中国经济网记者 刘宇 摄  

  

   在南航“新家”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四号航站楼出境大厅,搭乘南航CZ300航班前往中国广州的旅客正在等待办理登机手续。中国经济网记者 刘宇 摄

  

  8月6日清晨,在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四号航站楼出境大厅举行的南航广州-纽约直飞航班首航仪式上,执行南航CZ300航班(纽约飞广州)飞行任务的空姐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中国经济网记者 刘宇摄

  中国经济网纽约8月7日讯(记者 刘宇 张伟报道)8月6日清晨,经过近16个小时的飞行,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从广州飞往纽约的首航班机在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降落。据悉,这是中国民航历史上最长的直航航线,也是全球最长的直飞航线之一,单程航距达到1.35万公里。
   
  南航集团公司总经理、股份公司董事长司献民在肯尼迪机场举行的首航仪式上表示,在南航的国际化战略中,美国市场占据重要地位。17年前,南航率先采用当时最先进的波音777宽体客机,开通了广州—洛杉矶航线,在广阔的太平洋上,架起了一座中美人民友谊的桥梁。在中美建交35周年之际,南航又开通了广州—纽约航线,由此在北美航线上初步形成温哥华、洛杉矶和纽约的大三角布局。纽约是美国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中美是全球最繁忙的航空市场,美国市场的拓展,是南航稳步推进国际化战略转型的缩影,体现了南航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航空公司的不懈追求。 
   
  据记者了解,新开通的南航广州—纽约直航航线,是目前华南地区连接美国东部的唯一直达航线,每周四班(周一、三、五、日出发),由南航全新引进的波音777-300ER机型执飞。去程航班号CZ399,广州起飞时间为01:40,到达纽约时间为05:15;回程航班号CZ300,纽约起飞时间为11:15,到达广州时间为第二日的15:15(以上均为当地时间)。 南航在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的“新家”--四号航站楼经扩建后于去年5月重新投入使用,面积将近18.6万平方米,是北美最大航站楼之一。南航官网数据显示,广州—纽约经济舱往返机票价格为9900元起(不含税)。南航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港表示,8月份是美国市场旺季,该航班销售火爆,去程前四个航班客座率已达到90%,8月份来回程平均客座率也在80%左右。 
   
  纽约航线开通后,南航在美国东部和西部均实现直航,加上之前已开通广州—温哥华航线,航线网络逐步完善,在北美航线上初步形成温哥华、洛杉矶和纽约的大三角布局。对于旅客来说,乘坐南航赴北美旅游可以选择从西海岸进,东海岸出,亦可反其道而行之。若时间充裕,更可前往温哥华观光,旅游线路将极大丰富。
   
  新航线开通后,广州出发前往纽约的旅客不再需要转机,西南、西北的旅客可前往广州中转。对于美国旅客来说,在乘坐南航航班抵达广州后,可借助南航庞大的国内网络,轻松中转到中国内陆各主要城市。 
   
  货运方面,广州—纽约航线腹舱将提供每周76吨的运能,每周南航在中国和北美之间来回程的货运运力将超过2380吨。纽约的货物可以直达目的地,较原来经芝加哥卡车转运时效提升20小时。南航在纽约还开通了至北美费城、亚特兰大、达拉斯等72个点的卡车联运服务,形成了以纽约为中心辐射整个北美的网络格局。
 
  以广州为中心的华南区域是中国首个万亿美元区域经济体,纽约则是全球金融中心。去年,中美之间往来人数超过400万人次,其中纽约往返超过100万人次,仅次于洛杉矶排名全美第二。国内城市中,广州去年往返美国有近40万人次,仅次于上海、北京排名第三。南航广州-纽约航线以及广州-洛杉矶航线,将把中国华南地区与美国最重要的东岸和西岸城市群直接连接,为华南与美国的巨大经贸往来注入强劲动力。 

(责任编辑:袁志丽)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