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首届中西部节能环保产业国际合作促进大会”现场。中国经济网记者 张静 摄
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31日讯(记者 彭金美)7月26-27日,“首届中西部节能环保产业国际合作促进大会”在北京中国大饭店举行,会议由联合国工发组织、国际节能环保协会、中国股权投资基金协会联合主办,中西部发展和改革研究院、内蒙古、甘肃、宁夏、陕西、河北、北京等产业协会共同协办,参会者多达380余人,现场展示了四十多家企业的节能环保发展成果。
十一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原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汪纪戎,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国务院参事、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首席科学家牛文元,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车书剑,著名经济学家、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长任玉岭,新华社原副社长马胜荣,南非驻华大使Bheki W.J. Langa(兰加),韩国岭南大学副校长Jin Sam Kim,瑞士商会秘书长Andrea Nessi,中国英国商会顾问Patrik Li等众多中外嘉宾共同出席,国际节能环保协会秘书长李军洋主持了开幕式。
汪纪戎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顺应自然、关注环境、保障健康”的主题报告,指出:生态文明的一条重要原则,是人类除了要尊重不同的人类存在方式以外,也要尊重不同的自然存在方式;环境问题,实际上是一个能源问题,更深层次是发展方式问题,治本要从转变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开始,解决问题的根本举措还在人类自身,不解决人类社会自身的健康协调发展问题,就难以解决人和自然的和谐问题。
李君如在主题报告中指出,生态文明、美丽中国都是外部条件与内在素质相结合的过程和结构,我国的现代化按照现在的速度预计到2020年才能实现,目前还没有实现现代化,经济建设中要始终坚持从初级阶段出发。对于中西部地区做好节能环保工作,两条要坚持,一个是从中西部这么一个区位的实际情况出发来考虑我们节能环保,另一方面通过我们节能环保有效行动去推进中西部美丽中国的建设。
牛文元称,通过可持续发展,严格的节能减排,到2049年有可能达到节能减排的理想目标,就是三个零增长,即第一个零增长,是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趋近于零,人口总量保持在14.5亿-14.7亿这样一个人口总量基本上就平衡了;第二个零增长,是支持中国财富积累的资源消耗、能源消耗和水资源消耗、土地资源消耗,也基本达到不随着财富的增长而增长;第三个零增长,是要求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脆弱不再随着负增长再增加;这个宏伟目标,跟我们今天的会有非常重要的关系,起步、起点就得从现在开始。
车书剑在主题报告中指出,21世纪面对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和资源的多重危机,经过长期的探索甚至痛苦的教训,最后形成了人类的共识,这就是要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生态文明的战略地位凸显而明确,这个问题作为国家战略的提出,合乎自然和人类生存发展的需求和规律,这是对长期以来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的一个校正,是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转变,是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自我完善和自我调整。
任玉岭在大会上提出,节能减排当中需要做到大型企业建设与群众利益相结合;搞好节能减排,各级政府部门一定要有作为;搞好节能环保必须调整产业结构,搞好技术创新,用好科研经费,推广应用好科研成果。
大会还举办了两场主题论坛,分别是:一、绿色低碳发展与产业变革展望,二、节能环保市场趋势与技术创新。来自国家发改委、环保部、农业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领导专家,为参会代表作了专题报告和政策解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国家环境保护部规划财务司司长赵华林、国家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巡视员关锐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巡视员孙桢、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战略合作特别顾问张志豪和受邀企业家代表、中国国电集团、同方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材国际等分享他们对于中西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观点和建议,国家外交部倪晓京参赞主持了论坛。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获悉,大会将每年举办一次,为中西部地区积极引入节能环保先进技术和资金,提高节能环保产业竞争力,挖掘出中西部节能环保产业的市场潜力,创造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