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保障德国制造业的未来(十)

——关于实施工业4.0战略的建议
2014年04月29日 20:4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保障德国制造业的未来(一)    

  保障德国制造业的未来(二)    

  保障德国制造业的未来(三)    

  保障德国制造业的未来(四)    

  保障德国制造业的未来(五) 

    保障德国制造业的未来(六) 

    保障德国制造业的未来(七) 

    保障德国制造业的未来(八) 

    保障德国制造业的未来(九) 

  工业4.0的平台需要进行一个深入的讨论,这个讨论的目的是,根据起草一份路线图或产生一个需求列表的观点,建立一个“优先级”。当设想工业4.0的优化解决方案时,不只是考虑如何提供机器和组件间的安全交流,还要考虑个别机器的内部安全。建议把重点放在务实的解决方案上,务实的解决方案可以在现有的设施上迅速实现,而无需等待即将被开发的长期“理想”解决方案(见2.1节)。

  德国在复杂的IT安全解决方案和安全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德国的安全性和安保专家在全球都享有盛誉。然而,传统的IT安全产品却主要产生于其他国家,比如美国和以色列。与CPS和CPS产品开发并行的是,因为德国在制造和自动化流程、机械电子工程、嵌入式系统的特定技术具有比较优势,德国有机会为工业4.0建立自己的安全行业。为了确保这个优势应用于德国在工业4.0的全部潜力中,迅速采取行动是非常重要的。

  “工业4.0要求提供一个在技术和组织上适应中小企业需要的解决方案。它将需要利用企业内专家的知识。员工友好型的工作组织和基于培训的工作场所是其实现的关键。”

  ——乔治?舒特博士(联邦教育和研究部国务秘书)

  5.5数字工业时代的工作组织和工作设计

  工业4.0在工作场所将产生什么影响?在一个分散的高科技经济中,当CPS已经司空见惯,企业和社会要满足什么责任?世界上的工作应该如何应对这些变化?在布满自动化和实时导向控制系统的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确保人们的工作是有益的、安全的、公平的?这些问题的答案将决定是否有可能动员现有的创新和生产力储量,通过广泛部署自动控制、知识型、装备传感器制造系统来获得比较优势。

  创新的努力不能仅仅关注如何克服技术挑战。创新的范围需要持续扩大,包括工作的智能组织和员工的技能,因为员工在实现和同化技术创新中会扮演一个关键角色。在开放的虚拟工作平台和广泛的人-机器和人-系统的交互作用下,员工的作用很有可能将发生显著改变。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和工作环境将有极大转变,将会影响工作的灵活性、工作时间的规定、医疗保健、人口变化和人们的私人生活。因此,为了取得未来技术的成功集成,员工们需要巧妙地嵌入到一个创新的社会组织中(在工作站点中)。

  就管理的复杂性、抽象性和问题的解决而言,工业4.0的工作性质很有可能将对所有劳动力成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员工还应能够更加主动地行动,并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具备组织自己工作的能力。

  简而言之,对员工的主观能力和潜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定性改进自己的工作方面,这将提供一次机会,一个更有趣的工作环境,更大的自治权和更多的自我发展机会。

  然而,对于全新的、虚拟的工作场所的要求,对维护人力资本产生一定威胁。随着技术集成程度的提高,要求员工更加灵活并且执行更苛刻的任务是危险的,同时虚拟世界和工人自身经验世界的关系也日益紧张。这很可能使他们从工作中感受到失控感和疏离感,这缘于业务和工作流程的非物质化和虚拟化的进步。也有可能“旧”和“新”的威胁在一个新的维度一起发生作用,从而导致重大的创造力和生产力损失和员工过度工作的倾向。

  最后,要考虑在制造业出现越来越多的IT技术将对员工产生的影响。简单的手工业务数量可能还会继续下降。这可能威胁到至少一些雇员群体,尤其是半熟练工人。出于社会包容度的考虑,这对员工自己和大众角度而言都是不可接受。此外,它将会严重妨碍工业4.0的初步实施。

  技术和工作组织的一致的方法

  智能工厂,为建立一个考虑到全体员工利益的、新的工作文化提供了机会。然而,这种潜在的机会不只是简单地存在于协议中,如何雇佣工作员工和设计模型也是非常关键的。模型的设计需要结合个人责任和分散领导下的自治管理方法,这种管理方法让员工有更多的自由做决定,更多地参与和调节自己的工作负载,而同时也能够灵活地安排工作。

  使用技术很可能是为了不同的目的。系统可以设置成每隔五分钟就对个人的工作细节强加限制控制,或者系统也可以被配置为一个开放的信息来源,这个信息来源成为员工做决定的基础。换而言之,人的工作质量并不取决于技术或任何技术约束,而是取决于设定并建立智能工厂的科学家和管理人员。

  因此,采取社会技术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在社会技术领域中,工作组织、持续的专业发展措施、技术和软件基础紧密配合地开发出来。这些技术的开发,是为了在整个价值链中提供一个专注于实现员工之间的智能合作和自我组织的相互作用,和/或技术操作系统的单一的、一致的解决方案。

  “更好,而不是更低价”是工业转型的契机和品牌

  社会技术方法认为,基于高度标准化和单调工作的频繁重复,采用一个更极端版本的工作组织方式的科学管理,几乎是实现以新的效益方式与员工合作的工业4.0计划的最具潜力的方式。事实上,智能工厂将被配置为高度复杂的、动态的和灵活的系统,那意味着它们将需要被授权的员工担当决策者和管控者。

  因此,智能工厂需要获得以顾客为中心的配置文件的支持,这配置文件中要包含多方面的培训、促进学习的工作组织模型、培训自动化工作的全面持续专业的发展等内容,智能工厂应该被设计成促进系统的员工发展和职业发展的有效仪器。

  在工业4.0中,技术发展目标和工作组织模型,应该根据具体的经济和社会条件一起建立和配置。一方面使更多灵活的制造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在员工的工作和私人生活之间建立清晰的界线,这样做是很有必要的,可以使他们达到现实的工作-生活的平衡。

  在这个背景下,创新战略得到工会“更好,而不是更低价”的口号的支持,这一策略确立了稳健的标准,也指明了路径——为制造业界及其雇员创造良好公平的就业,提供一个安全的未来。

  该策略包含了一个以劳动力为导向的组织设计,员工的参与权利、共同决议权力和培训机会增多了。尽管如此,它仍然能够满足全球竞争的需求和更大的灵活性需求。“更好,而不是更低价”的战略,把技术领导力视作保障德国工业的未来的基础。

  因此,良好的就业、技术创新和职工共同决议制,在工业4.0倡议的背景下,并不是相互排斥的。相反,他们找到了一个前瞻性的路径来寻找技术有效的解决方案,这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方案。

  行动建议

  (1)工业4.0平台体系应该组建一个跨学科专家工作组,持续研究“工业4.0中的人与工作”这个问题。工作组的职责应该包括三个主要目标:

  .确定并记录该策略对工作和就业(机遇与风险)的影响,连同员工导向的劳工培训政策指导的行动;

  .为开发和实施社会技术方法提供指导方针和实际帮助,连同相关的参考项目;

  .在多方参与的工作组织和终身学习中推广创新方法,并且向所有劳动者开放,不论年龄、性别或资历;

  (2)该平台应该建立定期的社会合作伙伴之间的对话,使信息鉴别的透明度、关键性进展的探讨、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同工业4.0的实现结合在一起。

  (3)该平台应该在公司内外利益相关者之间,安排一个兼顾国内国际水平的有效的知识转移。除了创新的知识管理,这也将需要建立起一个广泛的社会网络。

  5.6培训和持续的专业发展

  实施工业4.0将对职业和专业培训以及进修(CPD)带来新挑战。挑战具体包括需要扩展制造业工程领域的开发人员及其用户。工业4.0很可能对工作和技能带来显著的改变,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传统分工清晰的制造过程将嵌入到一个综合决策、协调、控制和服务支持功能于一体的新组织业务架构下;

  其次,虚拟和真实世界之间,工厂控制系统和生产管理系统之间有必要进行交互组织和协调。

  实际上,意味着ICT、制造和自动化技术、软件等领域将产生许多新的任务,而目前的很多任务存在于一个较宽泛的技术、组织和社会背景下。

  工业4.0也需要对IT专家培训进行根本性改变,识别不同行业应用需求,以及寻求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伙伴合作,这些比纯粹的技术专业知识更重要。极其广泛的潜在应用,意味着将受限于标准化的培训。

  因此,未来,企业和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培训伙伴关系将变得更加重要。短期基础培训需兼顾工作实习和高级学习课程原则进行设置。科学、工程研究和可以转让的技术将更为重要,当然,企业管理或项目管理同样非常重要。

  由企业、还是企业的客户来推动IT专家培训系统的改变呢?前提是应遵照工业4.0原则进行。包括IT各环节的紧密衔接,以及生产工程领域的培训,需要开发相关的学习内容和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措施,尤其是在一些创造性的业务范畴,譬如跨学科的产品和工艺开发,可能需要全新的资质,这构成了企业双重战略的一部分,使公司能够应对萎缩的劳动力市场和较高的市场波动带来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开发提供专业化的成人教育培训就非常关键。

  技能评估。应将技能评估应用于促使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分流,以及进修和其他各种培训的分流。同时提高与工作有关的技能认证评估,尽管它或许与就业人员的专业领域不相关。

  为确保个人培训潜力被认可,以及评价透明,从而有必要制定相应的规则标准,进而促进认可非正式教育,使人们了解一个新的、系统全面的组织模式,以及确保这一评价体系客观透明,将促使就业人员对他们正从事的工作充满信心。

  推荐措施

  (1)项目示范推广。项目应包括可用来开发培训和进修的策略,这些策略包括:促进职业和学术训练之间,不同培训和进修课程之间的流动性,以及承认员工具有其特殊的专业领域之外的额外技能。

  (2)最佳实践网络的建立和推广。为了保证知识传递和可持续发展,通过竞争性投标建立培训和进修的“最佳实践网络”。由这些网络负责开发和记录相关案例方面的研究,并通过这一网络来支持知识传递。

  (3)研究在工作中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新方法,开发数字化的学习技术。数字媒体和具有创新性的电子学习(e-learning)将在知识传播和技能开发中发挥突出作用。考虑到技术和人员变化,以及不同学习者的不同需求,因此很有必要开发新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辅助系统。

更多精彩内容参见“中国经济网-国际频道-国际IT行业资讯”  

(责任编辑:张翔)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