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3月8日讯(记者陈颐)坐落于荷兰南部的马斯特里赫特是一座位于欧洲中心的历史名城,如今这座老城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将临床护理、创新型生物技术公司、尖端生物医药方面的科研教育紧密结合,共同为健康生活提供更好更智能的解决方案。凭借在马斯特里赫特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和临床实力,好的创意能在这里变为现实,成为集科研、产业化为一体的致力于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和生活健康的综合园区,正崛起为欧洲的新兴生命科学产业基地。
阳春三月,记者来到马斯特里赫特生命科学产业园区采访时,园区首席执行官Jan Kees Dunning表示,园区有一个“中国梦”,希望能够将荷兰的先进技术带到中国去,也希望中国的医疗企业来马斯特里赫特创业,并从这里走向欧洲。据他介绍,马斯特里赫特生命产业园区是由荷兰林堡省政府、马斯特里赫特大学及医学中心以及马斯特里赫特市联合成立的专注于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和生活健康的综合园区。“马斯特里赫特大学医学中心在心脏血管、神经和营养学方面的临床及研究在全欧洲是顶级的,因此,进驻马斯特里赫特生命科学产业园区的创新企业必须是致力于心血管疾病、神经疾病的治疗和营养产品的开发。因为园区对这类企业的帮助最大。我们的工作是将研究成果商业化、产业化。我们鼓励大学里的教授、研究员和学生创建生命科学企业。” Jan Kees强调说。
记者在园区里采访时看到,医学中心的各种设备和实验室对园区中的企业是开放的。企业和医学中心关系密切,不仅是简单的产品提供者和产品使用者的角色。例如,全球领先的医疗科技企业美敦力在医学园里设立了研发中心,不仅做产品,还利用企业自身在质量控制、运营管理方面的能力,为医学中心提供医院管理咨询顾问服务。前者为马大医学中心设计的心脏血管中心,将心电图、彩超、运动检测、会诊等一般医院中散于各处的项目,综合到了一起。为此,马斯特里赫特大学医学中心每年向美敦力支付65万欧元的顾问费,但马斯特里赫特医学中心每年节省了4500万欧元的开支,还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医生和护士的敬业度。
让生命科学的创意得以孕育和发展,让生物技术方面的投资得以扩大化是马斯特里赫特生命产业园区的发展方向。现在,园区有50多家新创企业。包括医学中心在内,去年园区的营收超过9亿欧元,典型的新创生物技术企业包括10多年前在此落户并发展的“PATHOFINDER” (病原搜索)。据该企业创业者CEO Guus Simons博士介绍,他50岁开始创业,如今这家企业的员工不足30位,但每年的销售额达到了2000万欧元。 “PATHOFINDER” 研制的病原体检测试剂,能在两个半小时内检测出20多种呼吸道疾病病原,已被北京和上海疾控中心采用。“我们希望和中国开展更多的合作。”如今已经一头白发却精神矍铄的Simons对记者说。
说到园区的未来发展,Jan Kees说,我们的目标非常明确,到2023年成为欧洲顶级的价值增值产业园区,分析和引进一系列成功的企业并扶持其良好的发展,为本地创造至少1000个新的高价值的工作机会,极大地提高在这里孕育和发展的发明创造专利的数量。
据该园区中国区市场经理蒋慧媛女士介绍,马斯特里赫特与四川成都是友好城市,马斯特里赫特生命科学产业园区的代表还专程去成都考察,联系合适的中国企业,鼓励他们前往荷兰创业。“我们可以帮助中国企业代理产品注册、获得医保、以及上市。两年前,成都地奥集团的一款心血管中成药在一家荷兰企业的帮助下,得到了欧盟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