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走出去,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也能为世界经济发展和全球资本带来积极的推动和补充。但从中国企业发展的现实情况看,企业不妨把“走出去”的步伐放慢一些,把更多精力放到审视和提升自身海外经营管理能力上来
近几年来,中国企业和中国资本加速走向全球,参与境外投资和跨境并购的进程。如何让中国的对外投资和跨境并购更加顺畅、更加合理?这一话题成为今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关注的焦点。
毋庸置疑的是,中国企业走出去,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也能为世界经济发展和全球资本带来积极的推动和补充。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对外投资和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制造”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进一步提高,中国对外投资也对世界经贸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英国一位经济学家研究认为,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达到4750美元时,必然会加快“走出去”的步伐,这也是欧美国家曾经走过的路程。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外投资的规模也随之扩大。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十年间,中国对外投资年均增长44.6%,在去年全球对外投资同比下降18%的形势下,中国对外投资仍然实现了同比28%的增长。另据统计,中国约有1.6万家企业在海外有投资或者曾经有过并购行动,这1.6万家企业中,民营企业数量占多数。
但是,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步伐的加快,也引起了一些非议,认为这是为了掠夺资源。但实际上,中国企业到海外寻求市场机会的意愿,远远大于资源性并购。参加夏季达沃斯论坛的美国商务部副部长桑切斯也认为,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早已超越单纯资源投资的阶段,他们更希望可以和客户拉近距离,并充分利用其他市场的优势,这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实践的一大进步。
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中国企业虽然取得了一些令人振奋的成果,但也遇到了不少困难与挫折。值得注意的是,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中国企业面临着失败率较高、效益比较低等难题,一些在国内经营得顺风顺水的大企业,也不得不承受较重的亏损压力。
之所以面临诸多水土不服的症状,一方面由于这些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更加复杂,且企业自身未必擅长海外管理,有些企业的管理者甚至连海外工作经验都没有。这些企业走出去以后,与当地文化融合的程度很低。更重要的是,不少企业误以为做大了就应该走出去,结果缺乏通盘考虑和长期规划,仓促行动,很难获得持久发展的后劲。
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对企业“走出去”的支持力度仍需加强,还需采取一些措施,帮助企业规避海外市场和地缘政治等风险。
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积极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和市场竞争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从中国企业发展的现实情况看,企业不妨把“走出去”的步伐放慢一些,把更多精力放到审视和提升自身海外经营管理能力上来。
同时,为更好地融入国际化潮流,中国企业也应更加注重全球化经营的人才培养。例如,在海外投资之前,不妨把年轻的管理层送到海外去工作,并把有海外学习工作背景的人引入管理层,在国内首先实现用国际化的理念管理企业。
此外,中国企业还应更加谨慎小心,主动学习和熟悉国际贸易投资的规则,尽可能地充分利用法制和透明的规定从事海外运营。在政府层面,在向企业“走出去”提供政策、金融等方面支持的同时,也要积极参与全球投资和贸易规则的修改和制定,努力破除保护壁垒,为企业“走出去”营造更加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林火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