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国际经济频道 > ce专稿 > 独家稿件-综合类 > 正文
中经搜索

欧盟经济开始出现转机了

2013年08月16日 07:40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 严恒元

  欧盟经济开始出现转机了

  □本报驻布鲁塞尔记者 严恒元

  欧盟委员会最近的经济调查结果和统计数据显示,欧盟经济开始出现转机。欧盟委员会近日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欧元区和欧盟今年7月经济景气指数(ESI)分别升至92.5点和95点。调查报告指出,欧元区经济景气指数上升主要得益于消费者以及工业、服务业和零售业经理的信心增强。今年7月,工业、零售业和服务业经理信心分别上升0.6点、0.9点和1.8点,欧元区消费者信心指数上升了1.4点,已经连续7个月保持上升。经济景气指数没有涵盖的金融业则大升3.1点。

  在欧元区最大的几个经济体中,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和德国的经济景气指数分别上升2.9点、1.2点、1.2点和0.7点。经济数据提供商马基特7月24日公布,欧元区7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终值为50.3,创下两年来最高水平,也高于市场原先预期的50.1。这是自2011年6月以来第一次高于荣枯线50,表明欧元区经济有望在今年第三季度走出衰退。

  外贸出口增加正在推动欧盟经济缓慢复苏。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5月,欧盟对外商品贸易顺差为158亿欧元,明显好于去年同期的49亿欧元外贸逆差。今年前4个月,欧盟制造业产品贸易顺差则由去年同期的1027亿欧元增加到1283亿欧元,欧盟与美国、瑞士和土耳其的贸易顺差分别由去年同期的241亿欧元、145亿欧元和79亿欧元增加到305亿欧元、270亿欧元和91亿欧元,欧盟与中国、俄罗斯、挪威和日本的贸易逆差分别由去年同期的448亿欧元、355亿欧元、207亿欧元和45亿欧元减少到418亿欧元、329亿欧元、137亿欧元和13亿欧元。统计数据表明,欧盟对外贸易已经由去年同期的逆差转为顺差,欧盟外贸出口不断增加正成为促使欧盟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

  经济分析人士指出,欧盟经济景气指数已连续3个月保持上升趋势,欧元区经济景气指数已升至自2012年4月以来的最高点位。这表明工商企业的投资意愿和消费者的支出意愿正在逐步增强,欧盟经济正在出现转机。

  欧盟经济虽然开始“阴”转“多云”,但距离真正“放晴”仍有相当长一段路要走。欧盟经济复苏进程将会受到多种不确定因素影响。目前,欧盟经济仍处于低迷状况。这从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中可以得到验证:今年第一季度,欧元区和欧盟的国内生产总值环比分别下降0.2%和0.1%,欧元区经济已经连续6个季度出现负增长。今年5月,欧元区和欧盟商品零售额环比分别增长1%和1.2%,工业产出环比分别下降0.3%和0.6%,建筑业产出环比分别下降0.3%和0.2%。欧盟经济景气指数目前仍低于100点,意味着工商投资和消费需求增长态势仍然较弱,将会继续抑制欧盟经济的复苏进程。

  欧元区信贷市场状况依然偏紧,实体经济普遍疲弱,经济增长的下行风险主要来自于结构性改革实施放缓和全球需求低于预期等。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表示,欧洲央行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维持现有或更低的利率水平,并根据需要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欧洲央行在8月初召开的例行货币政策会议上决定将欧元区主导利率维持在0.5%的历史低点不变。欧洲央行在利率上按兵不动主要是基于其对欧元区经济的评估:欧元区经济虽已连续6个季度萎缩,但近期数据显示欧元区经济指数已有所好转,金融市场的改善开始对实体经济产生积极影响,欧元区经济正趋于稳定,将在年内缓慢复苏。

  欧盟失业率居高不下将会拖欧盟经济复苏的后腿。欧盟统计局7月3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欧盟失业率从5月的11%降至6月的10.9%,为2011年1月以来首次下降。欧元区6月失业率稳定在12.1%,是连续4个月处于最高纪录。年轻人失业现象严重是欧盟就业市场的一大特点。今年6月,欧盟和欧元区的青年失业率分别为23.2%和23.9%,是平均失业率的两倍还多。如此众多的失业大军意味着消费者整体收入下降,就业前景暗淡令消费者捂紧钱袋,不敢轻易放手消费,从而直接制约着欧盟市场消费需求的回升和经济的复苏进程。

(责任编辑:彭金美)

閸掑棔闊╅崚甯窗
延伸阅读
  • ·欧盟经济开始出现转机了    2013年08月16日
  • ·德媒评欧盟经济走势    2013年05月08日
  • ·欧盟经济双管齐下难抵债务发酵    2012年12月20日
  • 商务进行时
    商务地带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