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欧盟对信息通讯技术(ICT)的投资将增加一倍,以满足消费者对在线服务不断增长的需求。但是,ICT产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消耗电力、排放二氧化碳,并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环境。欧盟委员会正在考虑,是否应当对ICT产业的碳排放进行规制。
随着企业和消费者对信息获取和在线系统的需求日益增长,信息通信技术(ICT)正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ICT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与欧盟已经规制的航空碳排放相比,ICT行业的碳排放更值得人关注。
根据全球领先的ICT环保行业组织——全球电子可持续发展推进协会(Global Sustainability Initiative, GeSI)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如果不采取任何行动的话,ICT行业的碳排放将从2002年的5.3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增长到2020年的14.3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不过,该报告还指出,ICT公司可以推动其他行业如交通运输、工业和建筑业等的节能,至2020年可减少15%的碳排放。欧盟委员会也认同这一点,根据欧盟七年科研框架计划“地平线2020”(Horizon 2020),ICT行业的研发投入将增长46%。
ICT公司也可自愿采取措施,降低公司的碳足迹和能源支出。
现在摆在政策制定者面前的一个问题是,仅有自愿行动是否足够,是否要为ICT行业制定相关立法。
自愿行动可能还不够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注意到,ICT公司已经自愿地采取一些降低碳足迹的措施,树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形象。顶尖的ICT公司还自愿承诺大幅度减少碳排放,例如英国BT公司承诺减排80%以上,沃达丰公司承诺减排50%,诺基亚西门子公司承诺减排49%。“但是,没有人知道他们是怎样计算能耗的,”一位匿名的业内专家如是评价。
欧盟委员会首先鼓励ICT行业作出减少碳排放量的承诺。2009年,欧盟公开发布了一份动员ICT行业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建议书,号召ICT行业于2011年之前确立能效指标,以达到至2015年降低能耗20%以上的目标。欧盟会监督这方面取得的进展。
欧盟现在面临的问题是,现有的这些措施是否足够。“是把规制碳排放的任务留给行业本身,还是由欧盟委员会来进行规制?”欧盟委员会可持续发展ICT部门的负责人科莱特?马洛尼提出这样的问题。
2013年,欧盟执行委员会将启动一个工作组来分析是否有必要规制整个ICT行业的环境绩效。
这一举动已经给ICT领域的大公司敲响了警钟。尽管ICT公司普遍支持欧盟的监管框架和减排目标,但他们担心,“如果为了实现目标提出很详尽的措施要求”,会损害欧盟相对于亚洲或美国的竞争力。
政策制定者清楚这样做面临的挑战,但还是认为建立一定程度的监管框架是必要的。“这种监管可能会比较宽松,也可能不那么宽松,目前正在讨论的是如何在这之间进行平衡,”欧盟能源司总干事菲利普-罗威说。
认证和审计计划
事实上,对ICT行业的碳足迹监测工作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欧盟委员会采取的第一个举措是启动欧盟认证体系——生态管理和审计计划(EMAS)。这一计划从2001年开始实施,已经经过两次审议了。该计划属于自愿性质,但很多公司经欧盟审计机构认证已登记并获得绿色证书。
EMAS是一种管理工具,用来评估、报告和改善公司或其他组织的环境绩效。EMAS同时也是ICT行业最常用的“绿色审计”工具之一。自2004年以来,使用EMAS的机构数量翻了一倍多,从3901个增加到2012年的8174个。进行绿色审计的机构也有小幅增长,从2004年的3055个增加到2012年的4581个。
如果评估结果是积极的,公司就可以通过营销和广告手段自豪地向消费者宣称已获得绿色证书。在能效指标中排名靠前也有助于企业确立在行业领域的龙头地位,并获得客户的尊重。
“我们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管理我们的企业。我们决定不只是做另外一个项目,而是推出一个新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要将它完全地融入到我们的经营策略之中。这样,我们不但能取得进步,还是获得客户的尊重。”全球软件公司SAP绿色IT部的副总裁马蒂亚斯·戈特勒这样说道。
2010年,SAP连续第四年排名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第一名。“我们走近客户时,客房相信我们能真正地帮助他们。这是第一个关键点,如果你想帮助社会或企业,那你就需要树立一个榜样。”戈特勒表示。
促进减排
在支持向低碳经济转型方面,ICT行业也能提供一定解决之道。
根据麦肯锡咨询公司的预测,到2020年,智能设备和应用程序的广泛使用可以减少高达15%的全球碳排放。“ICT是无碳社会的推动者,”日立欧洲的主管兼集团主席斯蒂芬·戈默索尔在一次智能能源和可持续发展ICT会议上说,“IT元素是低碳社会转型的核心”。
ICT促进低碳社会转型的方案包括:
(1)开关装置,传感器,热水泵,数据服务器,软件和控制系统,智能计量系统以及铁路管理系统(其中铁路管理系统具有双重作用,它能同时促使人们从乘汽车向乘火车转变);
(2)对智能电网的灵活管理和控制系统,目前很多“智能”技术有赖于智能电网;
(3)制造工艺的节能方案,作为耗能大户,制造企业占到欧洲一次能源消费量的30%左右。
2009年,欧洲委员会发布了一项研究报告《ICT与能效——以制造业为例》,其中编制了2009~2015年ICT部署活动的建议清单和2015~2020年ICT在制造领域研发需求的摘要。报告提出,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节能65%是一个合理预期。
报告中还提出,“预计这些建议的措施将有助于制造业从占主导地位的‘最小投入获得最大产出’的经济学范式向‘最少资源获得最大增值’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学范式转变”。
在促进城市更合理使用能源方面,ICT也起到关键作用。这是通过使用更节能的建筑、交通、路灯照明和其他相关产品来实现的。向智慧城市转型所面临的一个挑战是如何将ICT整合到电网之中。目前,这种整合还十分缺乏,而现有的电网基础设施已经使用了50年。城市区域的能耗占欧盟能耗的70%,而交通拥堵成本就占到欧盟GDP的1%左右。
为了鼓励创新,欧盟委员会共同资助智慧城市项目的开发。事实上,2012年7月10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启动一项创新合作计划,每年提供3.65亿欧元的基金用于开发城市“智能”技术。欧盟已将2013年的3.65亿欧元基金拨付,用于城市技术的开发。
欧洲创新合作计划(EIP)由民营企业和欧盟执行委员会对能源、交通、ICT领域开展共同研究,以开发一定数量的批准项目。
正在酝酿中的项目包括使用数字技术和卫星技术改善交通状况的城市电子公交项目,租赁替代燃料汽车的智能手机应用项目,电动车快速充电项目等。
生态设计
虽然ICT可以促进节能,但电子消费产品的能耗早已引起决策者的注意。
2005年通过的生态设计指令,规定了对电脑、吹风机、冰箱、办公设备等产品的能效设计规则。
生态设计指令所重点关注的对象有计算机服务器、数据存储设备和其他四类产品,因为这些产品的节能潜力较大。欧盟委员会称,到2030年,这些产品的节能量将达到每年1157太瓦时,这是瑞典每年总能耗的两倍。
与生态设计指令配套的还有一系列其他法律或协议:
(1)关于成像设备和复合机顶盒的自愿协议,这是由行业提出的建议并经欧盟委员会的同意。欧盟委员会能源理事会生态设计工作组组长Ismo Gr?nroos-Saikkala说,到2020年这些自愿协议将节能14千瓦时,“从整体上来看,这是重要的。”
(2)能源标签指令,这有助于行业衡量其环境足迹。这部法令为行业提供了一个推销其产品的机会,并向消费者提供了比较电气和电子设备能效的工具。
(3)能源之星自愿能效计划,通过实施该计划预计到2020年节能30千瓦时左右。能源之星计划关注的重点是办公设备和国家与制造商之间签订的自愿协议。
(4)生态标签,在环保领域表现最佳的产品将被授予生态标签。
数据中心
截至目前,欧盟标准把重点放在个人消费产品或设备,这是生态设计指令规制的对象。但是,随着云计算的普及,数据中心的能耗也开始令人担忧。欧盟委员会宣布将于2014年左右启动一个初步研究,分析何种类型的要求能有效地减少数据中心的能耗。“我们需要与利益相关者一起工作,因为很多工作无法单独完成,” Ismo Gr?nroos-Saikkala说。如果这项初步研究确定,通过行业的自愿协议无法克服一些缺陷的话,欧盟执行委员会将在2017年之前采取立法的形式。
微软、谷歌、Facebook和亚马逊等开展云计算业务的大公司可通过讨论数据中心的能效来引导行业的发展。微软保证到2012年7月各部门实现“碳中和”,而谷歌则推出激励机制,鼓励在电源管理和存储服务器的数据中心冷却方面尽可能节省能源。
谷歌表示,投资19,000欧元用于节能设计将获得每年5万欧元的回报。但也有些公司认为降低电耗的节能方法节能潜力最大,对这些公司而言,数据中心冷却不是他们优先考虑的对象。
节能建筑
ICT公司还热衷于通过绿化建筑来展示其获得的绿色证书。
信息技术在提高建筑物能效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在提高热泵和电机能效的智能控制系统中,ICT是主要组成部分。通过自动控制照明系统,ICT组件构成的无线传感器可以显著减少电力的使用。无线传感器还可被用来优化电动通风和空调。
现代建筑还可成为能源的净生产者。全球电子可持续发展倡议主席路易斯?内维斯说,“我们现在所处的情况是,连通性和变化的ICT方案可以把建筑变为可再生能源的净生产者,而无需使用实物产品和活动。”
消费意识
然而,为了鼓励消费者吸纳这些技术,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最近英国能源和气候变化部委托的一项研究显示,超过一半的人不知道智能电表的存在。
在英国Ipsos Mori研究团队采访的2396位能源付费者当中,有超过51%的人表示从没有听说过智能电表。只有四分之一的人说对智能电表有一点点了解,而24%的人称听说过智能电表但是一点都不了解,只有2%的人称“很了解”智能电表。
开展这项研究的背景是,2014至2019年,英国将在30万个家庭中推广智能电表。
编译: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 黄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