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中小企业:抵御危机的“中流砥柱”
□ 本报驻柏林记者 王志远
德国目前约有360万家注册中小企业,占德国企业总数的99.7%。在抵御欧债危机的过程中,这些平均员工人数不足500人的中小企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解决了将近2100万人的就业问题,占就业人口总数的79.6%,并贡献了51.3%的净附加值。德国中型制造业企业创造的价值占整个欧盟制造业总产值的26%。
德国政府长期以来一直大力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德国设立的联邦卡特尔局,主要任务就是为了监管大企业,防止其利用自己的垄断地位,采取不正当手段打压中小企业,为中小企业的生存营造公平环境。2003年,当时的联邦经济与劳动部颁布了德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鼓励创办中小企业并为其减负。联邦政府将每年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列入年初的财政预算,并从两方面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一是实行贴息政策,鼓励德国两大政策性银行——德国复兴信贷银行和德国平衡银行向中小企业放贷;二是拨放专款支持中小企业参加各种展会,帮助企业拓展市场,寻求贸易机会。
德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还体现在一些细节上。法兰克福经济促进局创业项目主管多丽丝·布雷洛夫斯基告诉记者,他们对来法兰克福创业的企业并不是直接提供经济优惠政策,而是帮助他们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些服务都是免费的。诸如登记注册手续、寻找办公场所、联系银行之类的琐碎问题,这些正是创业者迫切想要解决的。在创业的中后期,企业遇到的融资、发展规划等问题,都可以得到细致的咨询和信息服务。
德国中小企业深刻认识到研发工作的重要性,加之其产品对科技研发的依赖性高,因此对研发投入很大。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至2010年,德国中小企业在研发方面的支出增长了约70%,研发预算投入年增长率达9.3%。就加工业领域内的研发型产业而言,没有任何其他国家能达到与德国同样高的销售额。德国企业将最新创新成果快速转化为可上市销售的产品,从而能够占据各自行业中的市场领先地位。德国的高校、非高校研发机构、政府研究机构和企业之间也有密切合作,构建了新知识价值创造过程中的分工链,这种形式在国际上独一无二。
德国中小企业素有“隐形冠军”的称号。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专家马克·雷恩费尔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德国有2800家中小企业在细分市场上做得相当成功,很多企业在自己所在领域中名列世界前茅。”德国中小企业成功的秘密,就是通过研发,发现新的细分市场,并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然后通过出口在世界市场上确立领先优势。资料显示,在德国加工工业中,27%以上的销售额来自于创新产品的销售,其中既有企业产品系列中的新增产品,也有首次问世的新产品。该比例在法国和英国约为16%,在芬兰为21%,欧洲平均水平则为19%。
对于将来德国中小企业所面临的挑战,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专家表示,德国中小企业必须持续不断地寻找新的细分市场,并通过研发保持自己产品的竞争力,因为其他国家的企业也会逐步地提高自己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