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ce专稿 > 独家稿件-综合类 > 正文
中经搜索

德国云计算发展遭遇数据安全难题

2013年03月29日 10:03   来源:中国经济网   
    商业软件联盟(BSA, Business Software Alliance)近期对24个国家与云计算相关的政治和经济环境进行了调查,并发布了一个名为《2013年BSA全球云计算评估》的报告,其中关于德国的信息是:德国在云计算领域本来就不是领先的国家,现在还遭遇了数据安全这一发展瓶颈。未来,在云计算领域,德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德国今年在云计算的榜单上排名第四,比去年下降一位,排在美国之后。根据BSA的报告,德国排名下降的原因是本国的数据保护法律过于严格。虽然在过去的一年中,德国在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工作做得很好,但依然无法扭转其排名下降的总体趋势。今年的云计算榜单中,排名第一的是日本,第二名是澳大利亚。新加坡从去年的第十名升至第五名。

    BSA的高级总监Georg Herrnleben不无遗憾地说:“德国应该为云计算的发展提供更为宽松的环境。德国过于严格的数据保护法律,不仅阻碍了自身云计算发展的进程,也拖了世界范围内云计算发展的后腿。所以,德国政府应该为这项面向未来的新技术创造好的发展环境,让德国迎头赶上,共享云计算带来的发展成果。”

    在这方面,日本是个典型的例子。日本今年蝉联BSA云计算榜单冠军,这跟日本政府制定的相关政策是分不开的。欧盟国家在促进云计算政策方面几乎完败——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西班牙、波兰都输给了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和越南这三个国家正在做新的尝试,它们试图为外国云计算供应商扫清一切国内的体制障碍,包括不再强制储存本地数据、不再限制信息流跨国传播等等。

    对此,BSA的CEO Robert Holleyman的观点是:“我们发现,各国在有关云计算法律制定方面的步调并不一致,过于严格的数据保护政策无疑会阻碍数据流在国际间的传输。除此之外,有太多的国家想分得专属的云。这个想法跟规模经济的思路是矛盾的,而规模经济正是云计算发展的基础。”

    德国的劣势

    BSA的排名情况显示,德国的情况也没有特别糟糕。毕竟,德国有一套完整的打击电脑犯罪及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把这些法律结合起来,就足以为云计算服务提供恰到好处的保护。不过,Web托管公司、接入服务供应商是否应该依法对侵权案件负责尚不清楚。与其他欧洲国家一样,德国有一整套完备的保护数据的法律。但这些法律对于发展云计算来说是不小的阻碍。BSA声称,虽然德国有17个数据保护机构,但是依然不能完全保证相关法律真正落到实处。

    为了让能云计算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BSA给出以下建议:

    数据安全法律应该一方面保证用户的数据安全以及使用安全,另一方面保证供应商能够毫无障碍地为用户提供高效的云服务;

    要打击网络犯罪,就要制定灵活的政策、采用最新的安全解决方案;

    在打击网络犯罪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和云服务供应商应该制定法律,有效遏制用户的数据被非法读取;

    应制定法律利用云技术制止侵犯、非法挪用版权;

    制定法律保证数据的自由传输、跨国传输:各国的立法者应该共同商讨有关标准,放松对国际间数据传输的限制,并保证各国之间的相关法律不互相矛盾;

    避免贸易壁垒,政策不能向个别技术或者个别企业倾斜;

    制定政策鼓励私营企业进入宽带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去,争取早日实现全民宽带。

    译自:2013年3月12日【德国】www.it-business.de 编译: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 李丹宇

    

更多精彩内容参见“中国经济网-国际频道-国际IT行业资讯”  
    

(责任编辑:袁志丽)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