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中埃经贸合作稳步健康前行 合作区建设成效显著

2013年03月18日 08:15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 胡英华

  本报驻开罗记者 胡英华

  近年来,中东北非地区面临复杂多变的政治局势,埃及作为地区大国,政局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遭遇严重冲击。然而,在艰难的政治经济局面下,中埃经贸合作仍然保持了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势头,这不仅是对中埃友谊的一次考验,更体现出中埃两国在中非合作论坛机制下,经贸关系的全面深入发展更趋稳健成熟。

  经贸合作稳步推进

  2011年,中埃经贸合作逆势而上,两国双边贸易总额达到88亿美元,同比增长26.5%。其中,中国出口73亿美元,同比增长20.6%,埃及出口15亿美元,同比增长65%。当年中国对埃及直接投资达8280万美元,同比增长60.4%。2012年,中埃经贸合作同样成果斐然,在两国互利共赢的基础上,中方全方位推进对埃经贸合作,两国双边贸易额接近100亿美元,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与此同时,多家中国企业投资项目相继取得进展,其中包括中东地区最大的海上石油钻井平台“海洋一号”在苏伊士湾正式开钻;总投资达6亿美元的巨石玻璃纤维项目稳步推进;总投资4200万美元的吉利轿车生产线项目等顺利实施。可以说,中埃经贸合作在过去两年内得到快速发展。

  合作区建设成效显著

  作为中埃经贸合作和中非合作的重点项目,苏伊士经贸合作区近年来的发展,成为两国经贸合作和中非经贸合作持续健康前行的最好例证。自2008年9月启动合作区开发建设以来,合作区开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搭建了一个良好的海外发展和投资平台。截至目前,合作区累计投资近7000万美元,起步区1.34平方公里已全部建成,建设了近8万平方米的12栋标准厂房、1.5万平方米的苗圃公园、近4万平方米的综合配套服务区,以及蓝领公寓、仓库、足球场、篮球场等公共设施,园区服务功能大大提升。目前,合作区起步区的工业用地已全部出售完毕,招商工作基本完成,共进驻企业和机构45家,其中建设型企业2家,服务型企业2家,生产型企业27家,配套服务机构14家,总计吸引投资额近6亿美元,为埃及本地居民提供了上千个就业岗位。

  在起步区建设和招商工作结束之后,苏伊士经贸合作区近期加快了合作区拓展步伐,中埃双方正就扩展区6平方公里的土地开发及使用权转让问题展开谈判,并就部分合作内容达成了一致,中方还同意增资3亿元人民币。可以预期,在两国政府高度关注下,在中埃经贸合作不断深入发展的良好氛围中,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的发展前景广阔,充满希望。

  合作模式日趋成熟

  中埃经贸合作的快速发展,彰显出两国经贸合作乃至中非经贸合作机制强大的生命力,也是中非经贸合作模式日趋成熟稳定的体现。首先,中国和非洲各国领导人对中非合作高度重视,努力推动。双方都将中非合作视为加强发展中国家团结与合作的重要内容,也都视中非合作为发展双边经济的重要驱动力。其次,进一步深化中埃、中非战略合作关系,推动双方互利合作向更大规模、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发展,不仅符合双方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也有利于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第三,随着中埃、中非经贸合作的深入推进,双方合作模式更趋成熟,合作方式不断完善,中国企业对埃、对非投资项目更加倾向于现代工业和新兴产业领域,为非洲国家的工业化发展提供资金、技术的全方位支持,填补非洲国家相关领域的空白,对非洲国家产业升级和国民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这正是非洲各国十分欢迎和看重的。

  中非友好源远流长,历久弥坚,双方在中非合作论坛机制下推动中非友好合作关系全面、深入发展,开创了能源、资源、金融、承包一揽子合作新模式,逐步构建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的务实合作格局。更为难得的是,中非、中埃经贸合作虽经历各种考验,但双方合作基础持续加强,合作模式日趋完善,机制保障更加稳妥。可以预见,在新的历史时期,中非合作必将承前启后,成为南南合作的典范,积极推动构筑互利共赢、公正合理的新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

(责任编辑:袁志丽)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