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ce专稿 > 中巴经济走廊 > 正文
中经搜索

中巴经济走廊资料:巴基斯坦主要城市简介

2017年01月10日 14:31   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   

  一、伊斯兰堡(ISLAMABAD)巴基斯坦首都。始建于1961年,1965年巴首都从拉瓦尔品第迁此。位于旁遮普省北部的波特瓦尔高原,海拨600米。面积65平方公里,人口80万。是一座新兴城市,市内布局合理,街道笔直宽阔,建筑新颖,主要有政府大厦、总统府、总理府、议会大厦、最高法院、会议中心、真纳大学、费萨尔大清真寺、体育综合设施以及高级旅馆等。住宅区多为别墅式庭院,使馆区设在市区东部。市内无工矿企业,没有污染,空气清新,花草繁茂,绿树成荫,气候宜人。1992年10月与北京结为友好城市。市内主要景点:费萨尔清真寺(FAISAL MOSQUE)座落于伊斯兰堡市区北部,伊斯兰世界著名清真寺之一,由已故沙特国王费萨尔出资捐建。寺高80米,占地约19万平方米,可容纳万人同时祷告。寺前广场有巴前总统齐亚·哈克墓。小山公园(SHAKAR PARIAN)位于伊斯兰堡南部,站在山顶,可鸟瞰伊斯兰堡全景。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访巴时一般都被安排在山上栽种“友谊树”。1964年2月,周恩来总理访巴时栽种了象征中巴友谊的乌桕树。此后,刘少奇、李先念、杨尚昆、江泽民、李鹏、万里、朱镕基等国家领导人也到此种过“友谊树”。   

  二、卡拉奇(KARACHI)卡拉奇,信德省省会,巴基斯坦第一大城市和最大的海港和军港,全国工商业、贸易和金融中心,也是往来东南亚和中东、非洲、欧洲的国际航空站。   卡拉奇位于印度河三角洲西北侧,南濒阿拉伯海,城市面积591平方公里,市区人口930万(1998年人口普查数字)。1947-1959年曾为巴基斯坦首都。市内多高层建筑,市场繁华,交通拥挤。上个世纪80年代,卡拉奇同中国上海结为友好城市。市内主要景点:国父墓(QUAID-E-AZAMS MAUSOLEUM)又称“真纳墓”,是巴基斯坦国父穆罕默德.阿里.真纳(Muhammad Ali Jinnah)的陵墓,位于卡拉奇市中心,建于1970年。墓顶冠以巨大的半圆形曲面,四周是白色的围墙,大理石砌成的台基呈四方形,伊斯兰风格的方形白大理石陵墓主体屹立于棕榈树和各色鲜花之间。整个环境清新幽静,给人以庄严、圣洁之感。巴图大清真寺(MASJID-E-TOOBA)卡拉奇最大的清真寺,位于卡拉奇国防区,中国人称之为“海军教堂”,占地面积35312平方英尺,建筑面积5570平方英尺,1969年11月建成。清真寺的主体建筑—祷告大厅呈半球型,全部由白色大理石建造,通体洁白,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圣洁肃穆。大厅可容纳5000人同时祷告,若包括外面的平台、走廊和草坪,最多可容纳30000万人。   

  三、拉合尔(LAHORE)拉合尔是旁遮普省省会,巴第二大城市。位于伊斯兰堡东南约300公里,距印巴边界30公里,人口550万。是巴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巴基斯坦灵魂”之称。1021-1186年迦兹纳维王朝即建都于此。1525-1707年为莫卧尔王朝都城。主要古迹有大清真寺、古堡、夏利玛公园和博物馆等。巴独立后建成的巴基斯坦独立纪念塔和伊斯兰国家首脑会议纪念碑是具有纪念意义的著名建筑。拉合尔1992年与我国西安市结为友好城市。   

  四、拉瓦尔品第(RAWALPINDI)位于伊斯兰堡西南12公里,人口141万。1959-1965年为巴临时首都。旧总统府、总理府、陆军总部和国宾馆等重要场所均在此。整个城市分新城和老城,新城原为英国殖民军的兵营,多为老式庭院住宅,现为政府高级官员和富商居住之地。市场繁华,交通便利。老城为平民住宅区,拥挤杂乱。该市的纺织、毛织、皮革等轻工业较发达,手工艺品和刺绣品小有名气。市内有国家公园和陆军博物馆。   

  五、其他城市,巴其他较重要的城市还有费萨拉巴德(巴第三大城市,纺织工业中心)、海得拉巴、白沙瓦(西北边境省首府)以及奎塔(俾路支省首府)等等。(信息来源于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

(责任编辑:苗苏)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