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转型创新成果正走向世界 助力众多国家加速迈上绿色转型之路

2025-06-25 14:59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第十六届夏季达沃斯论坛正在天津举行。作为本届论坛的重要议题之一,能源转型和清洁能源产业成为参会嘉宾热议的话题。中国在能源转型方面的成功探索与实践,获得参会嘉宾的高度评价。

2025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有多场关于绿色能源发展的分论坛。面对当前世界不确定性增加的现状,能源转型前景如何?如何获取清洁、高效的能源解决方案?成为参会各国嘉宾探讨的重点。

在这场以“能源转型现状如何”为主题的分论坛上,来自中国、沙特、埃及等国的新能源、电力行业的代表,能源领域学者和国际政要,围绕能源转型、绿色金融等领域,分享观点、探讨合作机会。

与会嘉宾认为,当前,各国能源系统正以不同速度演化,包括中国、巴西、美国和尼日利亚等主要能源消费国和生产国,在多个维度上取得了进展。

安赛乐·米塔尔集团副总裁桑杰表示,各国在能源转型上的合作大有可为。中国探索出了规模化推广绿色能源的独特路径,同时展现出令人瞩目的发展速度。中国在能源转型上的创新成果正走向世界各地,助力众多国家加速迈上绿色转型之路。

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光伏总装机规模已突破10亿千瓦。新能源装机规模已达16.5亿千瓦,占全国电源总装机的比重达到46%。能源绿色转型的成功实践,让参会嘉宾期待加强与中国的合作。

埃及规划经济发展与国际合作部部长拉尼娅·马沙特表示,在埃及当地有很多投资的中国企业,而且非常多元化。这不仅给埃及带来了外国直接投资,也创造了就业机会,同时降低了碳排放,这对我们的能源转型来说至关重要。埃及与中国有着长期且富有战略意义的关系,他们今天在这里,正是回应重要的合作呼吁。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何欣)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顶部旗帜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经济 > 正文
中经搜索

中国能源转型创新成果正走向世界 助力众多国家加速迈上绿色转型之路

2025年06月25日 14:59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第十六届夏季达沃斯论坛正在天津举行。作为本届论坛的重要议题之一,能源转型和清洁能源产业成为参会嘉宾热议的话题。中国在能源转型方面的成功探索与实践,获得参会嘉宾的高度评价。

2025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有多场关于绿色能源发展的分论坛。面对当前世界不确定性增加的现状,能源转型前景如何?如何获取清洁、高效的能源解决方案?成为参会各国嘉宾探讨的重点。

在这场以“能源转型现状如何”为主题的分论坛上,来自中国、沙特、埃及等国的新能源、电力行业的代表,能源领域学者和国际政要,围绕能源转型、绿色金融等领域,分享观点、探讨合作机会。

与会嘉宾认为,当前,各国能源系统正以不同速度演化,包括中国、巴西、美国和尼日利亚等主要能源消费国和生产国,在多个维度上取得了进展。

安赛乐·米塔尔集团副总裁桑杰表示,各国在能源转型上的合作大有可为。中国探索出了规模化推广绿色能源的独特路径,同时展现出令人瞩目的发展速度。中国在能源转型上的创新成果正走向世界各地,助力众多国家加速迈上绿色转型之路。

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光伏总装机规模已突破10亿千瓦。新能源装机规模已达16.5亿千瓦,占全国电源总装机的比重达到46%。能源绿色转型的成功实践,让参会嘉宾期待加强与中国的合作。

埃及规划经济发展与国际合作部部长拉尼娅·马沙特表示,在埃及当地有很多投资的中国企业,而且非常多元化。这不仅给埃及带来了外国直接投资,也创造了就业机会,同时降低了碳排放,这对我们的能源转型来说至关重要。埃及与中国有着长期且富有战略意义的关系,他们今天在这里,正是回应重要的合作呼吁。

(责任编辑:何欣)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