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说】美国企业家:制造业回流美国是“官僚的幻想”

2025-06-18 15:47 来源:中国日报网

中国日报网6月18日电 6月16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刊文聚焦贸易战对全球航运业造成的混乱与挑战。

文章说,货轮在香港港口的忙碌景象折射出美国发起的贸易战对全球供应链的深远影响,而制造业试图迁回美国的努力也被业内人士称为“官僚的幻想”。

4月2日美国宣布对全球大部分地区实施全面关税后,全球供应链陷入混乱,尤其是运输90%制成品的航运业。

香港班轮运输协会主席罗伯托·詹内塔表示:“不可预测性和混乱的指数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这种不稳定性正在制造大量混乱。”

中国是美国仅次于墨西哥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去年两国贸易额超过6880亿美元。

香港班轮运输协会主席詹内塔:“所有关税成本最终都会推给消费者。”

美国政府不断变化的贸易政策让美国企业如履薄冰。

文章说,尽管有90天的关税暂停期,但美国企业不得不假设关税会卷土重来。美国公司抓紧时间囤积货物,中国工厂超负荷运转,航运公司则被催促在当前窗口期尽可能多地交付。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延斯·埃斯克隆表示:“美国公司希望提前囤货,因为他们不知道几周后会面临怎样的现实。这让计划变得困难,造成低效率,最终增加企业的成本。”

“规则一周变更三次,”芝加哥教育玩具公司Learning Resources的首席执行官里克·沃登伯格表示。“我们完全不知道货物到港时,美国的关税规则会是什么。”

文章说,制造业回流美国是贸易战的目标之一,但沃登伯格直言这只是“官僚的幻想”。

沃登伯格警告说:“一些企业将会倒闭,关税战造成的巨大破坏无法恢复。美国目前根本没有足够的生产能力支持制造业回迁。”

特朗普政府于4月30日召开的内阁会议上轻描淡写关税的影响,称来美国的货轮“装满了我们不需要的东西”,并表示“孩子们可能只需要两个而不是30个玩偶,价格可能贵几块钱”。

沃登伯格反驳说,零售商肯定会断货,“这绝对、肯定会发生。”

沃登伯格强调,除了货架上的商品会短缺,关税的成本最终将转嫁给消费者。“他们可以称之为关税,但这就是另外一种消费税,只是美国的企业变成了收税员。”

(编译:齐磊 编辑:马芮 韩鹤)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何欣)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经济 > 正文
中经搜索

【世界说】美国企业家:制造业回流美国是“官僚的幻想”

2025年06月18日 15:47   来源:中国日报网   

中国日报网6月18日电 6月16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刊文聚焦贸易战对全球航运业造成的混乱与挑战。

文章说,货轮在香港港口的忙碌景象折射出美国发起的贸易战对全球供应链的深远影响,而制造业试图迁回美国的努力也被业内人士称为“官僚的幻想”。

4月2日美国宣布对全球大部分地区实施全面关税后,全球供应链陷入混乱,尤其是运输90%制成品的航运业。

香港班轮运输协会主席罗伯托·詹内塔表示:“不可预测性和混乱的指数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这种不稳定性正在制造大量混乱。”

中国是美国仅次于墨西哥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去年两国贸易额超过6880亿美元。

香港班轮运输协会主席詹内塔:“所有关税成本最终都会推给消费者。”

美国政府不断变化的贸易政策让美国企业如履薄冰。

文章说,尽管有90天的关税暂停期,但美国企业不得不假设关税会卷土重来。美国公司抓紧时间囤积货物,中国工厂超负荷运转,航运公司则被催促在当前窗口期尽可能多地交付。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延斯·埃斯克隆表示:“美国公司希望提前囤货,因为他们不知道几周后会面临怎样的现实。这让计划变得困难,造成低效率,最终增加企业的成本。”

“规则一周变更三次,”芝加哥教育玩具公司Learning Resources的首席执行官里克·沃登伯格表示。“我们完全不知道货物到港时,美国的关税规则会是什么。”

文章说,制造业回流美国是贸易战的目标之一,但沃登伯格直言这只是“官僚的幻想”。

沃登伯格警告说:“一些企业将会倒闭,关税战造成的巨大破坏无法恢复。美国目前根本没有足够的生产能力支持制造业回迁。”

特朗普政府于4月30日召开的内阁会议上轻描淡写关税的影响,称来美国的货轮“装满了我们不需要的东西”,并表示“孩子们可能只需要两个而不是30个玩偶,价格可能贵几块钱”。

沃登伯格反驳说,零售商肯定会断货,“这绝对、肯定会发生。”

沃登伯格强调,除了货架上的商品会短缺,关税的成本最终将转嫁给消费者。“他们可以称之为关税,但这就是另外一种消费税,只是美国的企业变成了收税员。”

(编译:齐磊 编辑:马芮 韩鹤)

(责任编辑:何欣)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