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媒体聚焦|从罐头到汽车,50%关税下美国制造业的“生死劫”

2025-06-06 10:22 来源:总台环球资讯广播

“我们的生死存亡依赖于稳定性和可预测性,而现在我们两者都没有。”

——美国罐头企业负责人

4日,美国政府对进口钢铁和铝征收50%关税的政策正式生效。《华盛顿邮报》的一篇报道认为,这给美国各地依赖金属进口进行机械、建筑和制造的企业增加了成本,并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

报道援引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加里·赫夫鲍尔的话说,铝用于各种产品,包括飞机、汽车和建筑。钢铁应用于整个经济领域,因此,加征钢铝关税会导致美国制造业价格上涨和失业。

报道说,提高钢铁和铝关税只是美国政府今年接连出台的一系列贸易政策中的最新一项。特朗普政府坚称所谓“50%的钢铁和铝关税将刺激美国生产,创造就业机会”。但美国制造商表示,突如其来的关税冲击使其运营更加困难。许多制造商依赖外国钢铁和铝资源生产产品,它们表示很难找到国内供应商。

报道以一家美国罐头公司为例,称加征关税将使其在马里兰州和俄亥俄州的工厂生产婴儿配方奶粉、咖啡、爆米花和狗粮罐头的成本上升。此前,这家公司已经上调了价格,以抵消美国政府2月宣布的25%钢铁和铝关税的部分影响。现在,随着关税上涨至50%,该公司负责人表示将不得不转嫁更多的费用。

报道认为,美国汽车行业已经受到关税的沉重打击,未来几周可能面临更剧烈的成本上涨。根据美国钢铁协会的数据,钢铁是汽车的主要组成部分,平均每辆汽车约占54%。这些更高的成本可能会转嫁给消费者。根据南卡罗来纳大学经济学教授比尔·豪克的估计,每辆新车的加价幅度约为2000美元至4000美元。

报道最后又回到罐头公司的故事,称由于关税,这家美国小企业不得不推迟对老化设备的升级。该公司约75%的金属来自海外,部分原因是企业在争夺美国国内订单时,经常要面对规模大得多的竞争对手。经过多年的努力,企业好不容易在几个月前与美国钢铁公司签订了一份合同,满足其部分需求。然而,加征关税的到来,让这家企业再次看不到明天。

“这些关税非常具有破坏性,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我们的生死存亡都依赖于稳定性和可预测性,可现在我们两者都没有”,企业负责人说。

编译|李琳

签审|康炘冬 刘轶瑶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何欣)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经济 > 正文
中经搜索

全球媒体聚焦|从罐头到汽车,50%关税下美国制造业的“生死劫”

2025年06月06日 10:22   来源:总台环球资讯广播   

“我们的生死存亡依赖于稳定性和可预测性,而现在我们两者都没有。”

——美国罐头企业负责人

4日,美国政府对进口钢铁和铝征收50%关税的政策正式生效。《华盛顿邮报》的一篇报道认为,这给美国各地依赖金属进口进行机械、建筑和制造的企业增加了成本,并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

报道援引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加里·赫夫鲍尔的话说,铝用于各种产品,包括飞机、汽车和建筑。钢铁应用于整个经济领域,因此,加征钢铝关税会导致美国制造业价格上涨和失业。

报道说,提高钢铁和铝关税只是美国政府今年接连出台的一系列贸易政策中的最新一项。特朗普政府坚称所谓“50%的钢铁和铝关税将刺激美国生产,创造就业机会”。但美国制造商表示,突如其来的关税冲击使其运营更加困难。许多制造商依赖外国钢铁和铝资源生产产品,它们表示很难找到国内供应商。

报道以一家美国罐头公司为例,称加征关税将使其在马里兰州和俄亥俄州的工厂生产婴儿配方奶粉、咖啡、爆米花和狗粮罐头的成本上升。此前,这家公司已经上调了价格,以抵消美国政府2月宣布的25%钢铁和铝关税的部分影响。现在,随着关税上涨至50%,该公司负责人表示将不得不转嫁更多的费用。

报道认为,美国汽车行业已经受到关税的沉重打击,未来几周可能面临更剧烈的成本上涨。根据美国钢铁协会的数据,钢铁是汽车的主要组成部分,平均每辆汽车约占54%。这些更高的成本可能会转嫁给消费者。根据南卡罗来纳大学经济学教授比尔·豪克的估计,每辆新车的加价幅度约为2000美元至4000美元。

报道最后又回到罐头公司的故事,称由于关税,这家美国小企业不得不推迟对老化设备的升级。该公司约75%的金属来自海外,部分原因是企业在争夺美国国内订单时,经常要面对规模大得多的竞争对手。经过多年的努力,企业好不容易在几个月前与美国钢铁公司签订了一份合同,满足其部分需求。然而,加征关税的到来,让这家企业再次看不到明天。

“这些关税非常具有破坏性,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我们的生死存亡都依赖于稳定性和可预测性,可现在我们两者都没有”,企业负责人说。

编译|李琳

签审|康炘冬 刘轶瑶

(责任编辑:何欣)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