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机构调查:中国的“全球好感度”上升 美国跌至负值

2025-06-03 16:34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6月3日电 当地时间6月2日,美国Axios新闻网援引美国晨间咨询公司一项调查称,中国的全球好感度上升,而美国的全球好感度则下降。美国的关税政策正在对本国造成打击。

报道指出,美国晨间咨询公司对加拿大、法国、日本、俄罗斯和英国等41个国家的成年人的中美两国好感度数据进行追踪,截至5月底,中国的全球净好感度(即对某国持正面看法的受访者比例减去持负面看法的受访者比例)为8.8,而美国则为-1.5。

报道称,美国的贸易政策“正在让中国再次伟大”,而美国却因此受损。美国声誉的下降已经给美国带来了经济损失。

晨报咨询公司政治情报主管杰森·麦克曼表示,随着美国全球好感度的下降,美国企业在海外的贸易和投资机会可能也会减少,因为消费者会避开美国公司提供的产品和就业机会。

英国《独立报》报道称,晨间咨询公司的报告指出,受调查国家包含美国最重要的经济和军事伙伴,这“显然是对美国软实力的一次打击”。

“自2025年1月以来,绝大多数国家对美国的看法同时变差,并对中国的看法同时改善”,麦克曼称,全球对中国好感度上升在3月以后更加明显,在特朗普宣布“解放日”关税后更是大幅上升。

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在4月2日宣布所谓“对等关税”后,美国的全球净好感度自2022年1月以来首次降至负值。

报道指出,美国的全球好感度仅在特朗普政府5月初同意暂时削减对华关税后,才略有回升。不过,特朗普近日无端指责中国违反共识后,又让这一缓和局面岌岌可危。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6月2日就美方有关言论答记者问时表示,美单方面不断挑起新的经贸摩擦,加剧双边经贸关系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不仅不反思自身,反而倒打一耙,无端指责中方违反共识,这严重背离事实。中方坚决拒绝无理指责。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冯虎)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顶部旗帜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经济 > 正文
中经搜索

美国机构调查:中国的“全球好感度”上升 美国跌至负值

2025年06月03日 16:34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6月3日电 当地时间6月2日,美国Axios新闻网援引美国晨间咨询公司一项调查称,中国的全球好感度上升,而美国的全球好感度则下降。美国的关税政策正在对本国造成打击。

报道指出,美国晨间咨询公司对加拿大、法国、日本、俄罗斯和英国等41个国家的成年人的中美两国好感度数据进行追踪,截至5月底,中国的全球净好感度(即对某国持正面看法的受访者比例减去持负面看法的受访者比例)为8.8,而美国则为-1.5。

报道称,美国的贸易政策“正在让中国再次伟大”,而美国却因此受损。美国声誉的下降已经给美国带来了经济损失。

晨报咨询公司政治情报主管杰森·麦克曼表示,随着美国全球好感度的下降,美国企业在海外的贸易和投资机会可能也会减少,因为消费者会避开美国公司提供的产品和就业机会。

英国《独立报》报道称,晨间咨询公司的报告指出,受调查国家包含美国最重要的经济和军事伙伴,这“显然是对美国软实力的一次打击”。

“自2025年1月以来,绝大多数国家对美国的看法同时变差,并对中国的看法同时改善”,麦克曼称,全球对中国好感度上升在3月以后更加明显,在特朗普宣布“解放日”关税后更是大幅上升。

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在4月2日宣布所谓“对等关税”后,美国的全球净好感度自2022年1月以来首次降至负值。

报道指出,美国的全球好感度仅在特朗普政府5月初同意暂时削减对华关税后,才略有回升。不过,特朗普近日无端指责中国违反共识后,又让这一缓和局面岌岌可危。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6月2日就美方有关言论答记者问时表示,美单方面不断挑起新的经贸摩擦,加剧双边经贸关系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不仅不反思自身,反而倒打一耙,无端指责中方违反共识,这严重背离事实。中方坚决拒绝无理指责。

(责任编辑:冯虎)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