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封锁电邮事件凸显欧洲数字主权困境

2025-05-26 07:48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布鲁塞尔5月24日电 综述|微软封锁电邮事件凸显欧洲数字主权困境

   新华社记者张欣 报道员比利翁·特梅斯根

   近日,美国微软公司封锁位于荷兰海牙的国际刑事法院首席检察官卡里姆·汗工作电子邮箱账户,令法院工作陷入混乱。此事在荷兰乃至整个欧洲引发高度关注,被视为针对欧洲数字主权的“严重警告”。

   封锁电邮事件敲响警钟

   事件导火索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因反对国际刑事法院对以色列和美国展开调查,于今年2月对国际刑事法院实施制裁,宣称要让相关人员“付出代价”,微软随后封锁了卡里姆·汗的电子邮箱访问权限,导致其无法接收和查看邮件。海牙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级公务员对荷兰《人民报》说:“该事件在政府各级都敲响了警钟。”

   作为回应,荷兰已启动对其数字基础设施的全面审查。荷兰议会呼吁对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应急计划。

   荷兰中央银行行长克拉斯·克诺特日前公开表示,荷兰的银行、企业、政府机构在云服务方面严重依赖亚马逊、谷歌和微软等美国公司,在荷兰乃至整个欧洲,对美国科技企业的高度依赖已构成国家安全隐患。

   荷兰审计法院今年1月发布的报告指出,超过一半荷兰政府服务都运行在美国控制的云系统上,其服务连续性“存在严重风险”。

   “路径依赖”根深蒂固

   面对这样的风险,欧盟并非后知后觉。近年来,欧盟委员会相继推出《数字市场法案》等新规,意在减少对外国平台的依赖,同时促进欧洲内部技术竞争。

   德国和法国2020年启动了“盖亚-X”计划,合作建设云基础设施;比利时2021年拨款6100万欧元,计划到2026年将国防有关数据和服务迁移至欧洲服务商提供的云平台;法国推出“可信云”认证体系,为法国用户数据提供技术、法律双重严格保护;芬兰采取混合模式,允许外国供应商在严格监管下参与市场。

   尽管雄心勃勃,但欧洲对美国云技术的“路径依赖”根深蒂固,欧洲实现数字主权之路障碍重重。荷兰云服务商Intermax Group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卢多·鲍乌指出,系统迁移通常需要6个月至3年,许多政府部门已深度嵌入微软生态,甚至在人员招聘上也优先考虑掌握微软技术的员工。很多部门早已深度绑定微软系统,如今进退两难。

   在技术能力和发展规模尚未赶上美国的当下,欧盟选择规则先行,试图通过法律法规限制美国科技巨头的影响力。今年4月,欧盟委员会认定美国苹果公司和元宇宙平台公司违反《数字市场法案》,对两家公司分别处以5亿欧元和2亿欧元罚款。

   短期内仍难摆脱依赖

   面对日益加剧的压力,美国科技公司开始重新审视其战略。微软总裁布拉德·史密斯日前强调“尊重欧洲法律”。此外,微软宣布将在欧洲增加40%的数据中心容量。谷歌也在调整战略,扩大其主权云服务,并与法国国防公司泰雷兹建立合作关系。

   但是,微软封锁电邮事件凸显了欧洲数字基础设施中一个关键断层——尽管大数据由欧盟境内的数据中心托管,但其运营依然由美国公司控制,因此仍受美国司法权影响。

   目前,混合模式或将成为欧洲数字主权的短期现实:公共系统将逐步转向欧盟控制的数字基础设施,非关键服务则将在更严格监管下继续运行在美国科技巨头主导的国际平台。而欧洲通往数字主权的道路将会更为漫长。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朱晓航)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顶部旗帜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经济 > 正文
中经搜索

微软封锁电邮事件凸显欧洲数字主权困境

2025年05月26日 07:48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布鲁塞尔5月24日电 综述|微软封锁电邮事件凸显欧洲数字主权困境

   新华社记者张欣 报道员比利翁·特梅斯根

   近日,美国微软公司封锁位于荷兰海牙的国际刑事法院首席检察官卡里姆·汗工作电子邮箱账户,令法院工作陷入混乱。此事在荷兰乃至整个欧洲引发高度关注,被视为针对欧洲数字主权的“严重警告”。

   封锁电邮事件敲响警钟

   事件导火索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因反对国际刑事法院对以色列和美国展开调查,于今年2月对国际刑事法院实施制裁,宣称要让相关人员“付出代价”,微软随后封锁了卡里姆·汗的电子邮箱访问权限,导致其无法接收和查看邮件。海牙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级公务员对荷兰《人民报》说:“该事件在政府各级都敲响了警钟。”

   作为回应,荷兰已启动对其数字基础设施的全面审查。荷兰议会呼吁对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应急计划。

   荷兰中央银行行长克拉斯·克诺特日前公开表示,荷兰的银行、企业、政府机构在云服务方面严重依赖亚马逊、谷歌和微软等美国公司,在荷兰乃至整个欧洲,对美国科技企业的高度依赖已构成国家安全隐患。

   荷兰审计法院今年1月发布的报告指出,超过一半荷兰政府服务都运行在美国控制的云系统上,其服务连续性“存在严重风险”。

   “路径依赖”根深蒂固

   面对这样的风险,欧盟并非后知后觉。近年来,欧盟委员会相继推出《数字市场法案》等新规,意在减少对外国平台的依赖,同时促进欧洲内部技术竞争。

   德国和法国2020年启动了“盖亚-X”计划,合作建设云基础设施;比利时2021年拨款6100万欧元,计划到2026年将国防有关数据和服务迁移至欧洲服务商提供的云平台;法国推出“可信云”认证体系,为法国用户数据提供技术、法律双重严格保护;芬兰采取混合模式,允许外国供应商在严格监管下参与市场。

   尽管雄心勃勃,但欧洲对美国云技术的“路径依赖”根深蒂固,欧洲实现数字主权之路障碍重重。荷兰云服务商Intermax Group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卢多·鲍乌指出,系统迁移通常需要6个月至3年,许多政府部门已深度嵌入微软生态,甚至在人员招聘上也优先考虑掌握微软技术的员工。很多部门早已深度绑定微软系统,如今进退两难。

   在技术能力和发展规模尚未赶上美国的当下,欧盟选择规则先行,试图通过法律法规限制美国科技巨头的影响力。今年4月,欧盟委员会认定美国苹果公司和元宇宙平台公司违反《数字市场法案》,对两家公司分别处以5亿欧元和2亿欧元罚款。

   短期内仍难摆脱依赖

   面对日益加剧的压力,美国科技公司开始重新审视其战略。微软总裁布拉德·史密斯日前强调“尊重欧洲法律”。此外,微软宣布将在欧洲增加40%的数据中心容量。谷歌也在调整战略,扩大其主权云服务,并与法国国防公司泰雷兹建立合作关系。

   但是,微软封锁电邮事件凸显了欧洲数字基础设施中一个关键断层——尽管大数据由欧盟境内的数据中心托管,但其运营依然由美国公司控制,因此仍受美国司法权影响。

   目前,混合模式或将成为欧洲数字主权的短期现实:公共系统将逐步转向欧盟控制的数字基础设施,非关键服务则将在更严格监管下继续运行在美国科技巨头主导的国际平台。而欧洲通往数字主权的道路将会更为漫长。

(责任编辑:朱晓航)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