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5月21日电 在全球贸易局势风云变幻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的产业链优势愈发凸显。美国企业家菲利普·理查森正是这一优势的见证者与实践者。作为一家高端音响设备制造企业的负责人,理查森过去27年持续深耕中国市场。
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称,理查森的“中国故事”始于1998年。作为一名来自美国加州的工程师,理查森于1998年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当时他被派往广州审计一家生产汽车扬声器的工厂。
原本是一项为期12个月的外派任务,理查森却在中国一待就是27年。
他回忆起初到广州时的场景说:“那时候到处是农田,路上的汽车种类屈指可数,出租车几乎全是大众桑塔纳。”
在中国,理查森迅速融入当地的制造业生态。
他很快注意到,中国尤其是广州,拥有无与伦比的供应链优势。制造扬声器部件所需的所有零件都能在中国制造。当零部件或材料的规格需要调整时,他驱车一两个小时就能与供应商商议解决。
理查森说:“在美国,类似的工厂通常需要进口钢材和几乎所有的其他零部件。”
2009年,理查森在广州创立了自己的音响工厂,生产高端音响设备销往美国,部分产品每对售价高达1.5万美元。不久,他在中国购置了房产,与妻子和四只从小养大的狗一起生活。
他坚定地说:“我留在中国不是因为廉价劳动力,而是因为中国在工具设计和制造方面的知识储备无人能及,制造业已深深融入中国的DNA。”
然而,和许多企业主一样,理查森近来也因美国不断变化的关税政策而焦头烂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