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话中国经济新机遇|专访:“我们愿与中国携手奔跑”——访斯洛文尼亚经济、旅游和体育部国务秘书弗兰盖日

2025-05-22 09:22 来源:新华网客户端

新华社卢布尔雅那5月21日电 专访:“我们愿与中国携手奔跑”——访斯洛文尼亚经济、旅游和体育部国务秘书弗兰盖日

新华社记者周玥

斯洛文尼亚经济、旅游和体育部国务秘书马特夫兹·弗兰盖日日前在首都卢布尔雅那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斯洛文尼亚希望与中国建立长期互信的合作关系,“愿成为中国在欧洲的可靠伙伴、友好港湾”。

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将于5月22日至25日在中国宁波市举行。斯洛文尼亚派出由弗兰盖日率领的高级别代表团参展,随行的还有25家斯洛文尼亚企业代表,涵盖高新科技、食品饮料、制造业、物流等多个领域,目标是进一步拓展中国市场。

弗兰盖日告诉新华社记者,斯洛文尼亚的目标是成为欧洲新兴的先进、可持续技术中心。作为本届博览会主宾国,斯洛文尼亚将展现“绿色、创意与智慧”的国家形象。

“斯洛文尼亚的人工智能和区块链产业发展迅速,在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技术领域具有巨大潜力。”弗兰盖日介绍说,“这得益于强大的研发生态与创新活力。”他提到,中国企业海信并购整合斯洛文尼亚知名品牌古洛尼后,在当地设立全球创新中心,体现了斯中合作的广阔前景。

弗兰盖日认为,斯洛文尼亚与中国在汽车、制药、食品与葡萄酒、旅游与体育、港口物流等领域合作潜力巨大。

“斯洛文尼亚是中国进入欧洲市场的理想门户。”他说,斯重要港口科佩尔地处亚得里亚海北部,不仅拥有通往欧洲各国的高效陆路交通,也是连接中东欧国家与远东市场的重要枢纽。

谈及具体合作领域,弗兰盖日说,在汽车产业领域,斯方正积极探索与中国电动车制造商合作,欢迎中方在斯设立生产基地;在制药行业方面,斯代表企业克尔卡制药公司已在中国设立合资企业,中国也有企业在斯设立研发中心;在旅游业方面,斯洛文尼亚作为精品旅游目的地,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户外体验、美食文化与深厚历史,期待吸引更多中国游客。

弗兰盖日说:“我们支持透明、有力的国际贸易规则,也支持改革世贸组织,以更好应对当今世界的变化。”他认为,面对气候、科技、地缘政治与社会等多方面的深刻变革,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合作。

“我们希望与中国建立长期互信的合作关系。这不仅是市场互通,也是共同发展的基础。”弗兰盖日说,“我们需要一个更加开放、平等的商业环境。这是一场马拉松,我们愿与中国携手奔跑。”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何欣)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顶部旗帜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经济 > 正文
中经搜索

共话中国经济新机遇|专访:“我们愿与中国携手奔跑”——访斯洛文尼亚经济、旅游和体育部国务秘书弗兰盖日

2025年05月22日 09:22   来源:新华网客户端   

新华社卢布尔雅那5月21日电 专访:“我们愿与中国携手奔跑”——访斯洛文尼亚经济、旅游和体育部国务秘书弗兰盖日

新华社记者周玥

斯洛文尼亚经济、旅游和体育部国务秘书马特夫兹·弗兰盖日日前在首都卢布尔雅那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斯洛文尼亚希望与中国建立长期互信的合作关系,“愿成为中国在欧洲的可靠伙伴、友好港湾”。

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将于5月22日至25日在中国宁波市举行。斯洛文尼亚派出由弗兰盖日率领的高级别代表团参展,随行的还有25家斯洛文尼亚企业代表,涵盖高新科技、食品饮料、制造业、物流等多个领域,目标是进一步拓展中国市场。

弗兰盖日告诉新华社记者,斯洛文尼亚的目标是成为欧洲新兴的先进、可持续技术中心。作为本届博览会主宾国,斯洛文尼亚将展现“绿色、创意与智慧”的国家形象。

“斯洛文尼亚的人工智能和区块链产业发展迅速,在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技术领域具有巨大潜力。”弗兰盖日介绍说,“这得益于强大的研发生态与创新活力。”他提到,中国企业海信并购整合斯洛文尼亚知名品牌古洛尼后,在当地设立全球创新中心,体现了斯中合作的广阔前景。

弗兰盖日认为,斯洛文尼亚与中国在汽车、制药、食品与葡萄酒、旅游与体育、港口物流等领域合作潜力巨大。

“斯洛文尼亚是中国进入欧洲市场的理想门户。”他说,斯重要港口科佩尔地处亚得里亚海北部,不仅拥有通往欧洲各国的高效陆路交通,也是连接中东欧国家与远东市场的重要枢纽。

谈及具体合作领域,弗兰盖日说,在汽车产业领域,斯方正积极探索与中国电动车制造商合作,欢迎中方在斯设立生产基地;在制药行业方面,斯代表企业克尔卡制药公司已在中国设立合资企业,中国也有企业在斯设立研发中心;在旅游业方面,斯洛文尼亚作为精品旅游目的地,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户外体验、美食文化与深厚历史,期待吸引更多中国游客。

弗兰盖日说:“我们支持透明、有力的国际贸易规则,也支持改革世贸组织,以更好应对当今世界的变化。”他认为,面对气候、科技、地缘政治与社会等多方面的深刻变革,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合作。

“我们希望与中国建立长期互信的合作关系。这不仅是市场互通,也是共同发展的基础。”弗兰盖日说,“我们需要一个更加开放、平等的商业环境。这是一场马拉松,我们愿与中国携手奔跑。”

(责任编辑:何欣)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