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剧增 替代品难寻 美国小企业关税政策下艰难生存

2025-04-24 07:41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央视新闻客户端

  不少美国的小企业主表示,美国政府的关税政策让他们承受重压。他们面临着成本的大幅上升,一些企业还不得不裁员,他们担忧这样的关税政策持续下去,将导致他们破产。

  汤姆·沃克在夏威夷经营着一家公司,主要生产饼干和其他甜食。产品的包装一直从中国进口。如今,在美国关税政策的冲击下,他的运营成本剧增。

  夏威夷甜食公司老板 汤姆·沃克:以前进口包装的花费是7000美元,但现在的花费或者预估费用要增加约1万美元,也就是付145%的关税。所以包装成本要从7000美元涨到17000美元。

  沃克说,现在公司主要靠使用一些库存包装在维持,他也在美国本土或其他地方寻找替代品,但这并不容易。

  夏威夷甜食公司老板 汤姆·沃克:他们的价格比我在亚洲购买需付出的价格高出50%。

  货物滞留 大幅裁员

  斯科特·安德森在新罕布什尔州经营一家小企业已经30年了。他的公司设计了7个不同品牌的数十种产品,从商用笔记本电脑安全线缆到普通消费者用的马克笔等。安德森说,几乎所有这些产品都在中国制造,均受到关税的影响。以往,公司员工人数保持在20人上下,关税政策迫使他不得不大幅裁员。

  新罕布什尔州小企业主 斯科特·安德森: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目前我们有价值25万美元的库存滞留在中国,无法运到这里来。我们拿不出特朗普要求的40万美元关税,所以我们不得不冻结所有运输、所有订单以及所有生产,几个月后我们就会破产。年初的时候,我们公司有12个人,现在只剩下5名员工了。

  安德森说,特朗普第一任期的关税政策已经让他在6年时间里损失了超过100万美元,新的关税政策更是雪上加霜,他们这些小企业只能成为所谓让制造业回流的牺牲品。

  同样为关税问题发愁的还有明尼苏达州婴幼儿用品公司的创始人贝丝·贝尼克。她公司的产品也在中国制造,由于无法负担关税,很多货物也仍然滞留在中国。

  明尼苏达州婴幼儿用品公司创始人 贝丝·贝尼克:本届政府之前,我们不用负担关税,我们的婴儿用品、玩具没有关税。原先我们预计要支付3万美元的关税。我们知道会这样,美国政府说要加征关税,这个金额还比较合理。但现在我们要支付23万美元,这个金额太高了,遥不可及。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朱晓航)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顶部旗帜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经济 > 正文
中经搜索

成本剧增 替代品难寻 美国小企业关税政策下艰难生存

2025年04月24日 07:41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央视新闻客户端   胡君颜

  不少美国的小企业主表示,美国政府的关税政策让他们承受重压。他们面临着成本的大幅上升,一些企业还不得不裁员,他们担忧这样的关税政策持续下去,将导致他们破产。

  汤姆·沃克在夏威夷经营着一家公司,主要生产饼干和其他甜食。产品的包装一直从中国进口。如今,在美国关税政策的冲击下,他的运营成本剧增。

  夏威夷甜食公司老板 汤姆·沃克:以前进口包装的花费是7000美元,但现在的花费或者预估费用要增加约1万美元,也就是付145%的关税。所以包装成本要从7000美元涨到17000美元。

  沃克说,现在公司主要靠使用一些库存包装在维持,他也在美国本土或其他地方寻找替代品,但这并不容易。

  夏威夷甜食公司老板 汤姆·沃克:他们的价格比我在亚洲购买需付出的价格高出50%。

  货物滞留 大幅裁员

  斯科特·安德森在新罕布什尔州经营一家小企业已经30年了。他的公司设计了7个不同品牌的数十种产品,从商用笔记本电脑安全线缆到普通消费者用的马克笔等。安德森说,几乎所有这些产品都在中国制造,均受到关税的影响。以往,公司员工人数保持在20人上下,关税政策迫使他不得不大幅裁员。

  新罕布什尔州小企业主 斯科特·安德森: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目前我们有价值25万美元的库存滞留在中国,无法运到这里来。我们拿不出特朗普要求的40万美元关税,所以我们不得不冻结所有运输、所有订单以及所有生产,几个月后我们就会破产。年初的时候,我们公司有12个人,现在只剩下5名员工了。

  安德森说,特朗普第一任期的关税政策已经让他在6年时间里损失了超过100万美元,新的关税政策更是雪上加霜,他们这些小企业只能成为所谓让制造业回流的牺牲品。

  同样为关税问题发愁的还有明尼苏达州婴幼儿用品公司的创始人贝丝·贝尼克。她公司的产品也在中国制造,由于无法负担关税,很多货物也仍然滞留在中国。

  明尼苏达州婴幼儿用品公司创始人 贝丝·贝尼克:本届政府之前,我们不用负担关税,我们的婴儿用品、玩具没有关税。原先我们预计要支付3万美元的关税。我们知道会这样,美国政府说要加征关税,这个金额还比较合理。但现在我们要支付23万美元,这个金额太高了,遥不可及。

(责任编辑:朱晓航)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