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宣布对汽车业等有条件豁免对美反制关税

2025-04-16 14:3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多伦多4月15日电 (记者 余瑞冬)加拿大财政部长商鹏飞(Fran?ois-Philippe Champagne)15日宣布,加政府面向受美加关税战影响的加拿大企业和实体出台多项减负、扶持新措施,其中包括部分免除加方实施的对美反制关税。

其一,考虑到北美汽车业的一体化性质,加政府允许继续在加境内进行生产的汽车制造商进口一定数量的在美国组装、符合美加墨协定的汽车,并对其免征加方实施的反制关税。但加政府对此设定了前提条件:这些汽车制造商须继续在加拿大生产汽车并完成计划投资。若其在加境内的生产或投资减少,则获准进口的免关税汽车数量也将减少。

其二,对于进口自美国但用于加拿大制造、加工、食品和饮料包装,以及用于支持公共卫生、医疗保健、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目标的商品,加政府计划提供为期6个月的临时关税减免。除相关企业外,医院、护理机构、消防部门等也可从中受益。但加政府强调,减免措施有时间限制,旨在为相关企业和实体提供时间调整其供应链,并尽可能优先考虑国内供应源。

其三,加官方3月下旬启动的“大型企业关税贷款机制”已接受申请。该机制可为服务于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等的符合条件的加拿大大型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当日,对于有日本媒体报道称大型车企本田公司正考虑将部分汽车生产从加拿大和墨西哥转移至美国,本田加拿大公司发出声明表示,无法对相关新闻的具体内容置评,但可确认的是,在“可预见的未来”,其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阿利斯顿的加拿大制造厂将满负荷运转,且目前没有考虑作任何改变。

美方自3月4日起对加拿大能源产品征收10%关税,对加其他产品征收25%关税。加方随即反制,针对价值300亿加元的美国商品征收25%关税。3月中旬,为回应美国对所有进口钢铝征收25%关税,加拿大又对价值近300亿加元的钢铝等美国商品开征25%反制关税。美方4月3日起对进口汽车加征的25%关税生效,加方4月9日起对于不符合美加墨协议的美国制造汽车,以及符合美加墨协议的美国产汽车中的非加拿大和非墨西哥部分征收25%关税。(完)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苗苏)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经济 > 正文
中经搜索

加拿大宣布对汽车业等有条件豁免对美反制关税

2025年04月16日 14:3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多伦多4月15日电 (记者 余瑞冬)加拿大财政部长商鹏飞(Fran?ois-Philippe Champagne)15日宣布,加政府面向受美加关税战影响的加拿大企业和实体出台多项减负、扶持新措施,其中包括部分免除加方实施的对美反制关税。

其一,考虑到北美汽车业的一体化性质,加政府允许继续在加境内进行生产的汽车制造商进口一定数量的在美国组装、符合美加墨协定的汽车,并对其免征加方实施的反制关税。但加政府对此设定了前提条件:这些汽车制造商须继续在加拿大生产汽车并完成计划投资。若其在加境内的生产或投资减少,则获准进口的免关税汽车数量也将减少。

其二,对于进口自美国但用于加拿大制造、加工、食品和饮料包装,以及用于支持公共卫生、医疗保健、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目标的商品,加政府计划提供为期6个月的临时关税减免。除相关企业外,医院、护理机构、消防部门等也可从中受益。但加政府强调,减免措施有时间限制,旨在为相关企业和实体提供时间调整其供应链,并尽可能优先考虑国内供应源。

其三,加官方3月下旬启动的“大型企业关税贷款机制”已接受申请。该机制可为服务于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等的符合条件的加拿大大型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当日,对于有日本媒体报道称大型车企本田公司正考虑将部分汽车生产从加拿大和墨西哥转移至美国,本田加拿大公司发出声明表示,无法对相关新闻的具体内容置评,但可确认的是,在“可预见的未来”,其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阿利斯顿的加拿大制造厂将满负荷运转,且目前没有考虑作任何改变。

美方自3月4日起对加拿大能源产品征收10%关税,对加其他产品征收25%关税。加方随即反制,针对价值300亿加元的美国商品征收25%关税。3月中旬,为回应美国对所有进口钢铝征收25%关税,加拿大又对价值近300亿加元的钢铝等美国商品开征25%反制关税。美方4月3日起对进口汽车加征的25%关税生效,加方4月9日起对于不符合美加墨协议的美国制造汽车,以及符合美加墨协议的美国产汽车中的非加拿大和非墨西哥部分征收25%关税。(完)

(责任编辑:苗苏)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