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酝酿多重反制应对美“对等关税”

2025-04-06 07:42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美国总统特朗普2日签署行政令,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所谓“对等关税”,其中对来自欧盟的产品将征收20%的关税。欧盟和欧洲各国对此表示强烈反对,称必要时将采取反制措施予以回应。欧洲各界指出,美国关税政策破坏全球贸易秩序、扰乱供应链,成为世界经济不稳定的主要风险源,也为欧洲经济复苏蒙上阴影。

  欧洲批评美“对等关税”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3日在声明中表示,美国“对等关税”与美方想要达成的目标背道而驰,将对全球经济造成“沉重一击”,损害全球消费者利益并引发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欧盟方面将采取反制措施。

  欧洲议会最大党团欧洲人民党主席曼弗雷德·韦伯2日晚在社交媒体X上说:“美国的关税并非为了捍卫公平贸易,而是出于恐惧而攻击公平贸易,损害了大西洋两岸的利益。”

  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说:“这对美国、欧洲乃至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经济错误。”

  意大利副总理兼外交与国际合作部长安东尼奥·塔亚尼2日晚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必须避免由美国关税政策引发的贸易战,因为这会损害美国和欧洲民众的利益。他表示,已开始与欧盟及欧洲伙伴合作进行初步评估并提出共同应对措施。

  德国经济与金融咨询企业麦克罗蒙基有限公司总裁兼创始人马丁·吕克说,美国关税政策将使欧洲经济增长更为疲弱,欧洲金融资产价格也会下降。出口导向型国家会受到更多伤害,从而加剧欧洲经济不平衡,导致内部紧张局势。“这恐怕是美国有意为之的。”

  斯洛文尼亚经济学家莫伊米尔·姆拉克指出:“这是一个明显的信号,表明我们过去40年一直在努力建立的全球贸易秩序,如今却被美国单方面大规模背弃,甚至与之背道而驰。”

  英国舆观调查公司1日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六成德国、法国、西班牙、丹麦、瑞典和意大利民众支持对美国实施报复措施。丹麦受访者支持率最高,为79%。

  重点产业尤为“受伤”

  观察人士指出,以美国作为重要出口市场的欧洲制药、汽车、医疗器械、化妆品、酒类、家具和奢侈品等行业受“对等关税”的影响将尤为严重。此外,美国和欧盟围绕增值税的争端仍未解决。如果美国针对欧盟的增值税进行报复,“对等关税”可能会超过20%,这对欧盟本已脆弱的经济将造成重大负面影响。

  摩根大通近期发布分析报告指出,欧盟是“受到美国‘对等关税’影响最大的市场之一”。

  德国经济研究所2日发表声明说,美国在贸易政策上已明显背离多边主义,对全球供应链构成严重威胁。美国是欧盟最大的商品出口市场,其措施对欧盟国家将产生重大影响。

  德国经济研究所的分析显示,若发生关税战,欧盟对美出口可能会大规模减少,从而导致生产端困境,尤其影响制药、运输设备、汽车和电子产品等产业。在此情境下,欧盟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平均下降0.25%,德国GDP降幅约为0.33%。

  英国牛津经济研究院的报告指出,面对美国新一轮高关税措施,欧盟成员国将遭受不同程度打击,欧盟对美出口两大重点行业——制药业和汽车业将面临直接冲击,相关产业对美出口占比较高的德国、丹麦、爱尔兰等所受影响将尤为严重。

  报告还指出,美国关税政策还可能通过供应链传导,间接影响奥地利及中东欧国家相关产业活动,并可能造成德国汉堡港、荷兰鹿特丹港等关键物流节点运输量下滑的风险。

  观察人士表示,除了直接经济影响外,美国贸易政策未来方向及实施方式的极端不确定性,已令全球企业、投资者和政府感到不安。在全球经济紧密相连的背景下,日益升级的贸易冲突将引发广泛的溢出效应。

  软硬两手实施反制

  面对美国“对等关税”,欧洲各国和欧盟机构已开始着手准备反制措施。观察人士指出,一旦美欧谈判未果,欧盟可能通过加征报复性关税、动用《反胁迫工具法》,以及对美国服务供应商加强监管等措施进行反制。

  首先,欧盟的反制关税已“箭在弦上”。3月12日,欧盟宣布对价值260亿欧元的美国商品征收反制关税;3月20日,欧盟宣布这些关税将于4月中旬统一生效,旨在回应美国对从欧盟进口的钢铝产品征收高关税。

  其次,于2023年底生效的欧盟反胁迫工具被部分专家视为反制措施中的“关键武器”。据此,欧盟将对试图以经济压力胁迫成员国改变政策的第三国采取报复措施。该工具反制范围更加广泛,欧盟不仅可对商品加征关税,还可限制第三国公司参与公共采购项目,或对服务贸易和投资设限。

  最后,欧盟也将美国占据极大优势的服务贸易视为潜在打击对象。法国政府发言人索菲·普里马3日对媒体透露,欧盟或将对美国数字服务征税。

  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高级政策研究员托比亚斯·格尔克表示,如果美欧贸易争端“走得太远”,欧盟可能会收紧政策,对美国金融服务供应商加强监管、对科技巨头征收数字服务税等方式都有可能。

  (记者单玮怡)新华社布鲁塞尔4月4日电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马常艳)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经济 > 正文
中经搜索

欧洲酝酿多重反制应对美“对等关税”

2025年04月06日 07:42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美国总统特朗普2日签署行政令,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所谓“对等关税”,其中对来自欧盟的产品将征收20%的关税。欧盟和欧洲各国对此表示强烈反对,称必要时将采取反制措施予以回应。欧洲各界指出,美国关税政策破坏全球贸易秩序、扰乱供应链,成为世界经济不稳定的主要风险源,也为欧洲经济复苏蒙上阴影。

  欧洲批评美“对等关税”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3日在声明中表示,美国“对等关税”与美方想要达成的目标背道而驰,将对全球经济造成“沉重一击”,损害全球消费者利益并引发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欧盟方面将采取反制措施。

  欧洲议会最大党团欧洲人民党主席曼弗雷德·韦伯2日晚在社交媒体X上说:“美国的关税并非为了捍卫公平贸易,而是出于恐惧而攻击公平贸易,损害了大西洋两岸的利益。”

  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说:“这对美国、欧洲乃至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经济错误。”

  意大利副总理兼外交与国际合作部长安东尼奥·塔亚尼2日晚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必须避免由美国关税政策引发的贸易战,因为这会损害美国和欧洲民众的利益。他表示,已开始与欧盟及欧洲伙伴合作进行初步评估并提出共同应对措施。

  德国经济与金融咨询企业麦克罗蒙基有限公司总裁兼创始人马丁·吕克说,美国关税政策将使欧洲经济增长更为疲弱,欧洲金融资产价格也会下降。出口导向型国家会受到更多伤害,从而加剧欧洲经济不平衡,导致内部紧张局势。“这恐怕是美国有意为之的。”

  斯洛文尼亚经济学家莫伊米尔·姆拉克指出:“这是一个明显的信号,表明我们过去40年一直在努力建立的全球贸易秩序,如今却被美国单方面大规模背弃,甚至与之背道而驰。”

  英国舆观调查公司1日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六成德国、法国、西班牙、丹麦、瑞典和意大利民众支持对美国实施报复措施。丹麦受访者支持率最高,为79%。

  重点产业尤为“受伤”

  观察人士指出,以美国作为重要出口市场的欧洲制药、汽车、医疗器械、化妆品、酒类、家具和奢侈品等行业受“对等关税”的影响将尤为严重。此外,美国和欧盟围绕增值税的争端仍未解决。如果美国针对欧盟的增值税进行报复,“对等关税”可能会超过20%,这对欧盟本已脆弱的经济将造成重大负面影响。

  摩根大通近期发布分析报告指出,欧盟是“受到美国‘对等关税’影响最大的市场之一”。

  德国经济研究所2日发表声明说,美国在贸易政策上已明显背离多边主义,对全球供应链构成严重威胁。美国是欧盟最大的商品出口市场,其措施对欧盟国家将产生重大影响。

  德国经济研究所的分析显示,若发生关税战,欧盟对美出口可能会大规模减少,从而导致生产端困境,尤其影响制药、运输设备、汽车和电子产品等产业。在此情境下,欧盟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平均下降0.25%,德国GDP降幅约为0.33%。

  英国牛津经济研究院的报告指出,面对美国新一轮高关税措施,欧盟成员国将遭受不同程度打击,欧盟对美出口两大重点行业——制药业和汽车业将面临直接冲击,相关产业对美出口占比较高的德国、丹麦、爱尔兰等所受影响将尤为严重。

  报告还指出,美国关税政策还可能通过供应链传导,间接影响奥地利及中东欧国家相关产业活动,并可能造成德国汉堡港、荷兰鹿特丹港等关键物流节点运输量下滑的风险。

  观察人士表示,除了直接经济影响外,美国贸易政策未来方向及实施方式的极端不确定性,已令全球企业、投资者和政府感到不安。在全球经济紧密相连的背景下,日益升级的贸易冲突将引发广泛的溢出效应。

  软硬两手实施反制

  面对美国“对等关税”,欧洲各国和欧盟机构已开始着手准备反制措施。观察人士指出,一旦美欧谈判未果,欧盟可能通过加征报复性关税、动用《反胁迫工具法》,以及对美国服务供应商加强监管等措施进行反制。

  首先,欧盟的反制关税已“箭在弦上”。3月12日,欧盟宣布对价值260亿欧元的美国商品征收反制关税;3月20日,欧盟宣布这些关税将于4月中旬统一生效,旨在回应美国对从欧盟进口的钢铝产品征收高关税。

  其次,于2023年底生效的欧盟反胁迫工具被部分专家视为反制措施中的“关键武器”。据此,欧盟将对试图以经济压力胁迫成员国改变政策的第三国采取报复措施。该工具反制范围更加广泛,欧盟不仅可对商品加征关税,还可限制第三国公司参与公共采购项目,或对服务贸易和投资设限。

  最后,欧盟也将美国占据极大优势的服务贸易视为潜在打击对象。法国政府发言人索菲·普里马3日对媒体透露,欧盟或将对美国数字服务征税。

  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高级政策研究员托比亚斯·格尔克表示,如果美欧贸易争端“走得太远”,欧盟可能会收紧政策,对美国金融服务供应商加强监管、对科技巨头征收数字服务税等方式都有可能。

  (记者单玮怡)新华社布鲁塞尔4月4日电

(责任编辑:马常艳)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