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美国消费者开始“感到恐慌”

2025-03-18 07:44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社北京3月17日电《参考消息》17日刊登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文章《随着经济恐慌到来,消费者和企业发出求救信号》。报道摘要如下:

  美国政府接二连三的关税政策变化让美国消费者开始“感到恐慌”,对经济感到悲观。

  丹·阿姆斯特朗是美国马萨诸塞州布伦特里一名大楼管理员和兼职保安。大约三周前,当裁员和物价上涨开始成为他和一些朋友、同事间的主要话题时,阿姆斯特朗开始感到害怕。这些同事和朋友以前从未说起这个话题。现在,他们开始就哪里可以买到最便宜的冷冻食品和汽油交换信息。

  为了省钱,63岁的阿姆斯特朗决定不让女儿参加高中班级的西班牙之旅。这名单亲父亲还减少了购买新衣服和点外卖的开支。“对我们而言,未来几年的前景看起来越来越黯淡。我们正在削减几乎所有不必要的开支。”他说。

  68岁的苏雷什·马利卡尔琼在看到自己退休账户里的资金与股市一起下跌后,决定推迟购买新车。几周前,他注册了新的预算编制应用程序,开始更仔细地审视自己的开支。

  “我在这个国家生活了42年,从未见过这般光景。1月,一切都很好,然后突然之间,天崩地裂。”马利卡尔琼说。

  美国消费者的悲观情绪开始在关键数据中显现。美国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从上月的64.7暴跌至3月中旬的57.9。美国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在截至3月8日的7天里,消费者信用卡和借记卡支出较上年同期增加2%,但在航空出行方面的支出下降7.1%,在家居装修方面的支出下降2.7%。

  “消费者推动着美国经济。消费者走到哪里,经济就走到哪里,”美国外交关系协会经济学家、高级研究员丽贝卡·帕特森说,“消费者首先削减的是‘可有可无’的商品和高价商品(开支)。对于食品等必需品,他们可能会转向价格更低的品牌。”

  从休闲服装到奢侈品,从酒类到日常必需品,生产各种产品的公司都发出了美国消费者需求放缓的预警。沃尔玛首席执行官道格·麦克米利恩2月底在芝加哥经济俱乐部说,感受到预算压力的消费者正表现出“压力行为”。“我们对此感到担忧。你可以看到,人们的钱在月底前就花光了。”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朱晓航)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经济 > 正文
中经搜索

美媒:美国消费者开始“感到恐慌”

2025年03月18日 07:44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社北京3月17日电《参考消息》17日刊登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文章《随着经济恐慌到来,消费者和企业发出求救信号》。报道摘要如下:

  美国政府接二连三的关税政策变化让美国消费者开始“感到恐慌”,对经济感到悲观。

  丹·阿姆斯特朗是美国马萨诸塞州布伦特里一名大楼管理员和兼职保安。大约三周前,当裁员和物价上涨开始成为他和一些朋友、同事间的主要话题时,阿姆斯特朗开始感到害怕。这些同事和朋友以前从未说起这个话题。现在,他们开始就哪里可以买到最便宜的冷冻食品和汽油交换信息。

  为了省钱,63岁的阿姆斯特朗决定不让女儿参加高中班级的西班牙之旅。这名单亲父亲还减少了购买新衣服和点外卖的开支。“对我们而言,未来几年的前景看起来越来越黯淡。我们正在削减几乎所有不必要的开支。”他说。

  68岁的苏雷什·马利卡尔琼在看到自己退休账户里的资金与股市一起下跌后,决定推迟购买新车。几周前,他注册了新的预算编制应用程序,开始更仔细地审视自己的开支。

  “我在这个国家生活了42年,从未见过这般光景。1月,一切都很好,然后突然之间,天崩地裂。”马利卡尔琼说。

  美国消费者的悲观情绪开始在关键数据中显现。美国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从上月的64.7暴跌至3月中旬的57.9。美国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在截至3月8日的7天里,消费者信用卡和借记卡支出较上年同期增加2%,但在航空出行方面的支出下降7.1%,在家居装修方面的支出下降2.7%。

  “消费者推动着美国经济。消费者走到哪里,经济就走到哪里,”美国外交关系协会经济学家、高级研究员丽贝卡·帕特森说,“消费者首先削减的是‘可有可无’的商品和高价商品(开支)。对于食品等必需品,他们可能会转向价格更低的品牌。”

  从休闲服装到奢侈品,从酒类到日常必需品,生产各种产品的公司都发出了美国消费者需求放缓的预警。沃尔玛首席执行官道格·麦克米利恩2月底在芝加哥经济俱乐部说,感受到预算压力的消费者正表现出“压力行为”。“我们对此感到担忧。你可以看到,人们的钱在月底前就花光了。”

(责任编辑:朱晓航)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