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驻俄罗斯记者 史天昊
2月8日,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的电力系统与俄罗斯控制的电网断开连接,并开始进入“孤岛模式”进行独立运行。仅仅一天后,通过立陶宛-波兰电网,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的电力系统成功接入欧洲电网系统。波罗的海三国的这一决定标志着它们与俄罗斯及白俄罗斯的电力系统完全脱钩,而这一举措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断网”,更多的是一种政治选择。
加速电力“脱俄”
拉脱维亚气候和能源部9日发布新闻公告说,波罗的海三国的电力系统于当地时间8日9时09分与俄罗斯控制的电网断开连接,随即各自进行独立运行试验。9日14时05分,三个国家的电力系统实现与欧洲电网同步。
立陶宛总统瑙塞达9日下午在首都维尔纽斯召开的记者会上正式宣布,波罗的海国家电力系统与欧洲电网系统的同步已成功完成。拉脱维亚总统林克维奇斯、爱沙尼亚总统卡里斯、波兰总统杜达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共同出席了记者会。
波罗的海国家继承了苏联于上世纪50年代建立的电力基础设施,即使在苏联解体后,波罗的海三国仍然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共享电力网络,且高度依赖俄白两国的电力供应。“BRELL能源圈”(白俄罗斯、俄罗斯、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被波罗的海三国认为是其“最后的苏联系统”。
波罗的海三国2004年加入欧盟,随即开始逐步推动脱离俄电网的计划,并于2009年启动了与欧洲电网接轨的项目。2018年,三国同波兰和欧盟委员会正式签署协议,内容就是将三国电网与欧洲大陆电网连接,从而脱离“BRELL能源圈”。自2018年以来,该项目总投入近16亿欧元,其中约75%的资金来自欧盟。另外,立陶宛与波兰还预计在2030年左右建成新的电路。
按照原本的计划,项目将于2026年初完成。但2022年乌克兰危机升级后,三国和欧盟委员会决定加快这一进程。立陶宛一度向另外两国施压,要求将“并网”时间提前至2024年,但后者担忧在基础设施未准备就绪前过早“断网”将损害电网稳定。最终,经各方交涉,“并网”时间被提前至2025年2月。
2024年7月,三国正式向俄白两国通告上述决定。从去年10月底开始,立陶宛就在维尔纽斯立起一座时钟,为其与俄白两国的“断网”和与欧洲大陆的“并网”进行倒计时。三国本月的“断网”“并网”动作,标志着波罗的海国家在电力方面正式“加入欧洲大家庭”,与俄罗斯最后的能源联系就此终结。
充满政治动机
分析人士认为,这次“断网”不仅是为了减少对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能源依赖,还旨在增强三国的能源安全,确保它们在电力供应上拥有更多的自主权,此举措背后有着深刻的地缘政治动机。
爱沙尼亚国际战略与安全中心指出,这一系列操作更多是出于地缘政治的考量,而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需求。俄罗斯驻欧盟外交使团8日指出,波罗的海三国此举充满了政治动机,目的是追求“能源独立”,但这一行为将给民众带来“昂贵代价”。
波罗的海三国的电力系统虽然已经成功接入欧盟电网,但技术上依然面临不少挑战。此前,三国的电力系统通过与俄罗斯电网的连接,能够实现频率调节,以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俄罗斯在电力频率调节方面的集中控制能力比三国独立运行时的能力更稳定。断开后,三国必须依赖其他国家的电力系统进行调节,尤其是波兰和芬兰的电网,这可能导致电力供应的稳定性下降。
有分析师称,三国的电价可能会上涨。据东欧和新兴经济体研究论坛下属出版物《自由政策简报》报道,波罗的海国家在2022年前从俄罗斯进口了约10%的电力。由于断开与俄罗斯电网的联系,三国需要依赖其他邻国的电力供应,这将导致电力进口成本增加。“断网”预计会使三国每户家庭的年电力支出增加约12欧元。此外,为了大幅提升能源独立性,三国还需进一步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整合和利用能力,以减少对进口电力的依赖。
此外,外界对关键电缆等设施遭到破坏的担忧加剧。有欧盟委员会的官员担心,在波罗的海和北海发生越来越多的疑似破坏电力、数据和天然气连接线路的行为之后,三国“转网”后续风险增加。法新社援引立陶宛国家安全部门消息称,各种短期风险都有可能出现,例如针对关键基础设施的动能行动、网络攻击等。与此同时,俄罗斯驻欧盟外交使团也表示,三国的电网“转向”还可能产生新的政治、战略和安全漏洞,以及加剧各方的信任问题。
对俄影响显现
对俄罗斯来说,波罗的海三国与其电网的断开使得俄位于立陶宛和波兰之间的“飞地”加里宁格勒州同俄主电网隔绝,只能依靠自身电力系统运转。为了应对这一问题,俄罗斯已在加里宁格勒地区建设了燃气和燃煤电厂,以确保这一地区的能源供应稳定。根据报道,俄罗斯在加里宁格勒的电力设施总装机容量已达到1.88吉瓦,远高于该地区的峰值用电需求,足以保障居民的电力供应。
去年底,俄罗斯波罗的海舰队为此在加里宁格勒附近海域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以确保其电网可在“断网”后正常运转。尽管如此,俄方仍表示,这一举措可能加剧该地区的能源保障压力,特别是在紧急情况下可能需要依赖俄罗斯本土电网的支援。
此外,由于近几个月来波罗的海海底基础设施受损事件频发,北约波罗的海成员国1月14日宣布,北约在电缆不久前受损的背景下将启动“波罗的海哨兵”巡逻和保护水下基础设施任务。北约没有透露将部署多少战舰,而驻蒙斯联合武装力量最高司令部宣布该任务具有无限期性质。
据俄新社报道,俄罗斯总统助理帕特鲁舍夫表示,西方利用瑞典和芬兰来剥夺俄罗斯在波罗的海的出海口,要把波罗的海变成北约的“内海”。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表示,波罗的海永远都不会变成北约的“内部水域”。俄罗斯驻芬兰大使库兹涅佐夫在评论北约不久前启动的波罗的海巡逻任务时说:“只能期望我们的地区伙伴能明白,俄罗斯有足够的意志和资源让北约战略家把波罗的海变成其‘内湖’的幻想不能得逞,而走上这条道路的企图将带来不可预测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