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增多

2025-02-13 07:5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据《印度时报》报道,2024年前5个月,印度全国收到的网络犯罪投诉案件达95万起。印度网络犯罪协调中心的数据显示,2024年前9个月,印度电信网络诈骗共造成超过1100亿卢比(1美元约合87卢比)的经济损失,其中以股票交易诈骗、投资类诈骗以及“数字逮捕”诈骗最为严重。

  “数字逮捕”是一种新型电诈手法。据《印度时报》报道,诈骗分子会冒充执法人员或政府官员,通过电话、社交软件等与受害者取得联系,谎称对方因涉嫌参与“非法活动”将遭受“数字逮捕”,要求受害者不能离开当前位置并与诈骗分子保持通话,诱骗受害者向特定账户转账以撤销所谓“指控”。新德里电视台报道称,2024年8月,诈骗分子以视频通话的方式对一名印度知名企业家进行了一场“网络审判”,指控其涉嫌参与“洗钱案件”,最终骗取金额高达7000万卢比。

  据印度通信部数据,2024年印度互联网用户总数约为9.544亿。英国牛津大学人口学与计算社会科学教授里迪·卡什亚普认为,数字化浪潮正在席卷印度,而民众相对滞后的数字素养使其容易遭受电诈侵害。“人们越来越多地在手机上处理重要事务,但他们的数字素养并没有跟上。”

  面对日益严重的电诈犯罪,印度通信部近期建立了一套电诈号码追踪系统,该系统能够识别并拦截伪装成印度国内号码的国际来电,在启用的24小时内就拦截了1350万个诈骗电话。据《印度快报》报道,过去一年,印度网络犯罪协调中心冻结了约45万个涉及电诈犯罪的银行账户,同时该中心与印度通信部展开合作,拦截了1.7万个境外诈骗网络账号。

  印度警方在处理数量庞大的电诈案件时面临诸多难题。根据印度警察研究与发展局的数据,在电诈猖獗的拉贾斯坦邦,仅2023年4月就收到来自当地超过10万起网络犯罪投诉,而该邦只有两个专门应对网络犯罪的网络警察局。印度全国仅有约3万名警察有资格调查网络犯罪案件。此外,印度相关法律对网络犯罪的惩戒力度也较小。根据印度《信息技术法》,盗窃数据、密码、身份、发送网络钓鱼邮件或篡改计算机数据,可判处3年监禁。孟买负责处理网络犯罪的警官莫斯密·帕蒂尔表示,与所得的非法收入相比,很多犯罪分子被捕入狱的代价显得微不足道。

  《 人民日报 》( 2025年02月13日 17 版)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朱晓航)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经济 > 正文
中经搜索

印度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增多

2025年02月13日 07:5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李 墨

  据《印度时报》报道,2024年前5个月,印度全国收到的网络犯罪投诉案件达95万起。印度网络犯罪协调中心的数据显示,2024年前9个月,印度电信网络诈骗共造成超过1100亿卢比(1美元约合87卢比)的经济损失,其中以股票交易诈骗、投资类诈骗以及“数字逮捕”诈骗最为严重。

  “数字逮捕”是一种新型电诈手法。据《印度时报》报道,诈骗分子会冒充执法人员或政府官员,通过电话、社交软件等与受害者取得联系,谎称对方因涉嫌参与“非法活动”将遭受“数字逮捕”,要求受害者不能离开当前位置并与诈骗分子保持通话,诱骗受害者向特定账户转账以撤销所谓“指控”。新德里电视台报道称,2024年8月,诈骗分子以视频通话的方式对一名印度知名企业家进行了一场“网络审判”,指控其涉嫌参与“洗钱案件”,最终骗取金额高达7000万卢比。

  据印度通信部数据,2024年印度互联网用户总数约为9.544亿。英国牛津大学人口学与计算社会科学教授里迪·卡什亚普认为,数字化浪潮正在席卷印度,而民众相对滞后的数字素养使其容易遭受电诈侵害。“人们越来越多地在手机上处理重要事务,但他们的数字素养并没有跟上。”

  面对日益严重的电诈犯罪,印度通信部近期建立了一套电诈号码追踪系统,该系统能够识别并拦截伪装成印度国内号码的国际来电,在启用的24小时内就拦截了1350万个诈骗电话。据《印度快报》报道,过去一年,印度网络犯罪协调中心冻结了约45万个涉及电诈犯罪的银行账户,同时该中心与印度通信部展开合作,拦截了1.7万个境外诈骗网络账号。

  印度警方在处理数量庞大的电诈案件时面临诸多难题。根据印度警察研究与发展局的数据,在电诈猖獗的拉贾斯坦邦,仅2023年4月就收到来自当地超过10万起网络犯罪投诉,而该邦只有两个专门应对网络犯罪的网络警察局。印度全国仅有约3万名警察有资格调查网络犯罪案件。此外,印度相关法律对网络犯罪的惩戒力度也较小。根据印度《信息技术法》,盗窃数据、密码、身份、发送网络钓鱼邮件或篡改计算机数据,可判处3年监禁。孟买负责处理网络犯罪的警官莫斯密·帕蒂尔表示,与所得的非法收入相比,很多犯罪分子被捕入狱的代价显得微不足道。

  《 人民日报 》( 2025年02月13日 17 版)

(责任编辑:朱晓航)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印度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增多    2025年02月13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