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媒:逐步去美元化将“不可避免”

2024-10-04 07:53 来源:参考消息网

  参考消息网10月3日报道 西班牙《起义报》网站9月23日刊登题为《去美元化只是时间问题吗?》的文章,作者是亚历杭德罗·马尔科·德尔庞特,内容编译如下:

  过去三年,全球经济领域风云突变。经济政策建议、制裁和地缘政治调整引发了重大反应,影响了全球金融市场。与以往经济和地缘政治不稳定时期一样,国际货币体系在短期内可能发生的转变引发了疑问。

  在威斯康星州的一次竞选集会上,美国总统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强化了其“美国优先”言论,宣称要对来自任何脱离美元的国家的商品征收100%的关税。这一提议不仅反映了共和党、也反映了民主党的清晰逻辑。然而,美国通过关税和其作为“世界宪兵”的角色所造成的孤立状态,正开始影响其货币和经济。

  美国的财政纪律逐步废弛,政府掀起近乎强制性的支出狂潮,以维持其全球霸权地位。偿还国债已成为美国预算中最大的项目。从1971年到2024年,美国国债从4000亿美元增长到35万亿美元,支付的利息甚至超过了年度国防开支。

  为了进一步探讨这个问题,需要研究对美元区有利和不利的几个关键方面:美元区的比例失调、地缘政治、不同货币的储备以及国际贸易。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可能得出以下结论:尽管未必迫在眉睫,但逐步去美元化是不可避免的,而这和美国逐步丧失在全球经济中的参与度和国际霸主地位如出一辙。

  首先要研究的是美元的影响,及其与美国经济规模的关系、其在世界贸易、储备和金融中的作用。美元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2023年,美国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的份额约为24%,对世界贸易的贡献约为10%。美元是世界贸易中使用最广泛的货币,约占国际交易的90%。在储备方面,美元以60%的份额遥遥领先,欧元以20%的份额紧随其后,而日元、英镑、澳元、瑞士法郎、加元和人民币所占份额相对较小。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元在全球储备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但其霸主地位仍然是绝对的。

  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战争引发了西方对俄制裁。七国集团冻结俄罗斯外汇储备的做法与在二战后其他地缘政治冲突中的做法都大相径庭,尤其是考虑到其对货币的影响。冻结引发了一个问题:其他国家的中央银行是否会因为担心未来的制裁而寻求将美元储备转向其他货币。如果是这样的话,这种行动很可能削弱美元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尽管美元在国际储备中的比重略有下降,它仍然保持着货币霸权。然而,浮动汇率和各央行之间的互换额度削弱了一些国家对外汇储备的需求。美国经济稳定性的严重削弱可能会影响各国对美元的信心。美国两个主要政党都已发现美元面临的这一威胁。

  即使没有发生地缘政治或经济灾难,美元在全球储备中的作用也可能继续下降,原因有几个:浮动汇率导致各国对储备的需求减少;各央行的储备多样化政策,比如购买黄金;央行越来越多地使用货币互换额度,进而减少了对大量储备的需求。

  在贸易领域,出现了所谓的“特里芬两难”,迫使美国等储备货币发行国出现贸易逆差。许多国家相互之间直接使用美元进行贸易,不再通过美国进行贸易。为了让这些国家拥有足够的美元,美国必须向全世界输出其货币,而这是通过贸易逆差实现的,即进口多于出口。这种逆差对于保持美元在全球流通至关重要,但如果逆差过大,就会引发债务积累和美元贬值的担忧。这种两难局面使美国处于复杂境地。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朱晓航)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经济 > 正文
中经搜索

西媒:逐步去美元化将“不可避免”

2024年10月04日 07:53   来源:参考消息网   

  参考消息网10月3日报道 西班牙《起义报》网站9月23日刊登题为《去美元化只是时间问题吗?》的文章,作者是亚历杭德罗·马尔科·德尔庞特,内容编译如下:

  过去三年,全球经济领域风云突变。经济政策建议、制裁和地缘政治调整引发了重大反应,影响了全球金融市场。与以往经济和地缘政治不稳定时期一样,国际货币体系在短期内可能发生的转变引发了疑问。

  在威斯康星州的一次竞选集会上,美国总统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强化了其“美国优先”言论,宣称要对来自任何脱离美元的国家的商品征收100%的关税。这一提议不仅反映了共和党、也反映了民主党的清晰逻辑。然而,美国通过关税和其作为“世界宪兵”的角色所造成的孤立状态,正开始影响其货币和经济。

  美国的财政纪律逐步废弛,政府掀起近乎强制性的支出狂潮,以维持其全球霸权地位。偿还国债已成为美国预算中最大的项目。从1971年到2024年,美国国债从4000亿美元增长到35万亿美元,支付的利息甚至超过了年度国防开支。

  为了进一步探讨这个问题,需要研究对美元区有利和不利的几个关键方面:美元区的比例失调、地缘政治、不同货币的储备以及国际贸易。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可能得出以下结论:尽管未必迫在眉睫,但逐步去美元化是不可避免的,而这和美国逐步丧失在全球经济中的参与度和国际霸主地位如出一辙。

  首先要研究的是美元的影响,及其与美国经济规模的关系、其在世界贸易、储备和金融中的作用。美元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2023年,美国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的份额约为24%,对世界贸易的贡献约为10%。美元是世界贸易中使用最广泛的货币,约占国际交易的90%。在储备方面,美元以60%的份额遥遥领先,欧元以20%的份额紧随其后,而日元、英镑、澳元、瑞士法郎、加元和人民币所占份额相对较小。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元在全球储备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但其霸主地位仍然是绝对的。

  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战争引发了西方对俄制裁。七国集团冻结俄罗斯外汇储备的做法与在二战后其他地缘政治冲突中的做法都大相径庭,尤其是考虑到其对货币的影响。冻结引发了一个问题:其他国家的中央银行是否会因为担心未来的制裁而寻求将美元储备转向其他货币。如果是这样的话,这种行动很可能削弱美元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尽管美元在国际储备中的比重略有下降,它仍然保持着货币霸权。然而,浮动汇率和各央行之间的互换额度削弱了一些国家对外汇储备的需求。美国经济稳定性的严重削弱可能会影响各国对美元的信心。美国两个主要政党都已发现美元面临的这一威胁。

  即使没有发生地缘政治或经济灾难,美元在全球储备中的作用也可能继续下降,原因有几个:浮动汇率导致各国对储备的需求减少;各央行的储备多样化政策,比如购买黄金;央行越来越多地使用货币互换额度,进而减少了对大量储备的需求。

  在贸易领域,出现了所谓的“特里芬两难”,迫使美国等储备货币发行国出现贸易逆差。许多国家相互之间直接使用美元进行贸易,不再通过美国进行贸易。为了让这些国家拥有足够的美元,美国必须向全世界输出其货币,而这是通过贸易逆差实现的,即进口多于出口。这种逆差对于保持美元在全球流通至关重要,但如果逆差过大,就会引发债务积累和美元贬值的担忧。这种两难局面使美国处于复杂境地。

(责任编辑:朱晓航)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