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官方最新统计,中国目前已与22个非洲国家签署共同发展经济伙伴关系框架协定。这是一项具有开创性的合作举措,也是中国为优化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作出的最新贡献之一。
近年来,受逆全球化加剧、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等影响,全球经济治理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任琳指出,地缘政治冲突、自然灾害等各种突发事件增加了世界局势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全球经济治理呈现碎片化趋势,治理赤字也越发凸显。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始终主张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倡导开放合作,为解决全球经济问题提供重要思路。
针对一些国家推行“脱钩断链”“小院高墙”,阻碍多边经贸合作势头,中国国家领导人明确表示,搞保护主义如同把自己关进黑屋子,看似躲过了风吹雨打,但也隔绝了阳光和空气。
力挺开放,中国不仅有主张,更有行动。
从持续削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扩大医疗等服务业领域对外开放,到与更多国家和地区商签自由贸易协定,积极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生效、谋求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中国不断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为自身、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作为全球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一直致力于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更加公正合理,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贡献有效方案。
不论是高质量推进共建“一带一路”,还是首倡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发起成立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丝路基金,中国近年来为全球贡献了大量广受欢迎的公共产品,用实际行动丰富了全球经济治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