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名义GDP“注水”难掩日本经济颓势

2024-08-19 07:36 来源: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8月17日报道 日本《每日新闻》8月15日刊登题为《600万亿日元名义GDP是“注水数值”?》的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日本内阁府15日发布2024年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速报,换算成年度名义GDP首次超过600万亿日元(约合4万亿美元)。作为“强劲经济”的象征,2015年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出了600万亿日元这一目标,那么日本经济变强了吗?

  2015年9月,安倍再次当选自民党总裁,推出“安倍经济学”经济政策的新三支箭。第一支箭是实现“强劲经济”,提出在2020年前后使名义GDP达600万亿日元的目标。2015年日本名义GDP为538万亿日元,安倍政府旨在通过实现“名义GDP增长3%、实际GDP增长2%”达成规模目标。然而,日本经济并未实现高速增长,安倍也在没达到目标的情况下于2020年9月卸任。

  以推迟四年实现目标的形式,日本名义GDP突破600万亿日元大关,主要原因在于今年物价高涨。

  日本经济曾长期处于通缩状态,名义GDP和除去物价变动影响的实际GDP基本保持在相同水平。2015年名义GDP和实际GDP均为538万亿日元,2022年名义GDP为561万亿日元,实际GDP为550万亿日元。

  不过,到了2023年,世界范围内通胀加剧,日本名义GDP迅速增至590万亿日元区间。另一方面,实际GDP仅为559万亿日元,比前一年略有增长。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差距拉大。

  2023年名义GDP增长率为5.5%,远高于安倍政府时期制定的目标,而实际GDP增长率为1.7%,低于安倍政府时期制定的目标。2024年也呈现同样趋势。即使家庭消费和企业设备投资金额增加,数量也并非随之同样增加,这种状态持续存在。

  三菱日联研究与咨询公司首席研究员小林真一郎指出:“日本政府原本设想的是,名义GDP和实际GDP兼顾平衡地实现增长,最终突破600万亿日元大关。然而现在的情况是,通胀带来注水效应,仅名义GDP规模加速增长。”

  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日本名义GDP增长略显乏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日本名义GDP换算成美元是43103亿美元,将被印度(43398亿美元)赶超。印度人口增加和日元贬值是主要影响因素。不过,日本2023年名义GDP被德国赶超,刚跌至世界第四位,如果明年跌至第五位,则“经济大国日本”的存在感将进一步减弱。

  在这一背景下,内阁会议6月通过的经济财政运营基本方针提出新目标,2040年前后实现名义GDP达1000万亿日元。在此之前政府目标是“名义GDP增长3%、实际GDP增长2%”,而这次旨在通过实际GDP年增长1%达成规模目标。这彰显出日本政府重视实际GDP的同时努力推动经济增长的姿态。内阁府官员解释道:“其他国家名义GDP和实际GDP均有所增长,日本也必须迎头赶上。如果不设定数字目标则会越来越落在后面。”

  要实现真正的经济增长,必不可少的是持续上调工资、改革劳动力市场、通过扩大对新领域投资等强化产业竞争力。然而,日本经济在这些方面缺乏力度。

  第一生命经济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熊野英生对政府仅设定名义GDP数值目标之举持怀疑态度。熊野英生指出:“如果物价上涨,实际GDP并不会随之增长,反而是个人消费下降,民众更倾向于节约开支。比起设定1000万亿日元的目标,更应该将提升人均赚钱能力列为目标。”(编译/马晓云)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马常艳)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经济 > 正文
中经搜索

日报:名义GDP“注水”难掩日本经济颓势

2024年08月19日 07:36   来源: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8月17日报道 日本《每日新闻》8月15日刊登题为《600万亿日元名义GDP是“注水数值”?》的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日本内阁府15日发布2024年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速报,换算成年度名义GDP首次超过600万亿日元(约合4万亿美元)。作为“强劲经济”的象征,2015年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出了600万亿日元这一目标,那么日本经济变强了吗?

  2015年9月,安倍再次当选自民党总裁,推出“安倍经济学”经济政策的新三支箭。第一支箭是实现“强劲经济”,提出在2020年前后使名义GDP达600万亿日元的目标。2015年日本名义GDP为538万亿日元,安倍政府旨在通过实现“名义GDP增长3%、实际GDP增长2%”达成规模目标。然而,日本经济并未实现高速增长,安倍也在没达到目标的情况下于2020年9月卸任。

  以推迟四年实现目标的形式,日本名义GDP突破600万亿日元大关,主要原因在于今年物价高涨。

  日本经济曾长期处于通缩状态,名义GDP和除去物价变动影响的实际GDP基本保持在相同水平。2015年名义GDP和实际GDP均为538万亿日元,2022年名义GDP为561万亿日元,实际GDP为550万亿日元。

  不过,到了2023年,世界范围内通胀加剧,日本名义GDP迅速增至590万亿日元区间。另一方面,实际GDP仅为559万亿日元,比前一年略有增长。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差距拉大。

  2023年名义GDP增长率为5.5%,远高于安倍政府时期制定的目标,而实际GDP增长率为1.7%,低于安倍政府时期制定的目标。2024年也呈现同样趋势。即使家庭消费和企业设备投资金额增加,数量也并非随之同样增加,这种状态持续存在。

  三菱日联研究与咨询公司首席研究员小林真一郎指出:“日本政府原本设想的是,名义GDP和实际GDP兼顾平衡地实现增长,最终突破600万亿日元大关。然而现在的情况是,通胀带来注水效应,仅名义GDP规模加速增长。”

  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日本名义GDP增长略显乏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日本名义GDP换算成美元是43103亿美元,将被印度(43398亿美元)赶超。印度人口增加和日元贬值是主要影响因素。不过,日本2023年名义GDP被德国赶超,刚跌至世界第四位,如果明年跌至第五位,则“经济大国日本”的存在感将进一步减弱。

  在这一背景下,内阁会议6月通过的经济财政运营基本方针提出新目标,2040年前后实现名义GDP达1000万亿日元。在此之前政府目标是“名义GDP增长3%、实际GDP增长2%”,而这次旨在通过实际GDP年增长1%达成规模目标。这彰显出日本政府重视实际GDP的同时努力推动经济增长的姿态。内阁府官员解释道:“其他国家名义GDP和实际GDP均有所增长,日本也必须迎头赶上。如果不设定数字目标则会越来越落在后面。”

  要实现真正的经济增长,必不可少的是持续上调工资、改革劳动力市场、通过扩大对新领域投资等强化产业竞争力。然而,日本经济在这些方面缺乏力度。

  第一生命经济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熊野英生对政府仅设定名义GDP数值目标之举持怀疑态度。熊野英生指出:“如果物价上涨,实际GDP并不会随之增长,反而是个人消费下降,民众更倾向于节约开支。比起设定1000万亿日元的目标,更应该将提升人均赚钱能力列为目标。”(编译/马晓云)

 

(责任编辑:马常艳)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