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尔茨访华促德企拓展业务 给中国市场投下“信任票”

2024-04-16 07:32 来源: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4月15日报道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4月14日报道,德国总理朔尔茨14日抵达中国西南部城市重庆,这是他为期三天访问的第一站。

  四川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讲席教授庞中英说,朔尔茨此访很可能有助于德国企业进一步发展它们在中国的业务,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行业。

  他说:“中国西南地区过去经济欠发达,但如今是新的经济增长枢纽。”

  隶属于官媒《重庆日报》的在线新闻平台上游新闻称,截至2月,德国在这个西南大都市共设立84家公司,为重庆的建设和发展发挥作用。

  报道称,朔尔茨对这座大都市的访问从参观德国博世公司建立的一家生产氢燃料电池的工厂开始——重庆和邻近的四川省近年来在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

  据报道,中国驻德国大使吴恳上月对本报表示,德国企业积极拥抱中国市场,给中国市场投下“信任票”,这展现了中德两国经济联系的强度。

  另据法国《回声报》网站4月14日报道,德国政府去年7月发布对华国家战略时,敦促经济参与者们降低对北京的依赖程度以减轻风险,但又不与这个拥有14亿消费者的市场决裂。将近一年过去了,德国总理朔尔茨目前正在中国。

  报道称,根据慕尼黑经济研究所的调查,两年内,整合大量中国中间产品的制造商比例从46%降至33%。批发和零售业也出现了同样趋势。不过,这个过程现在似乎达到了一个平衡点。

  而许多企业选择坚持下去并进行再投资,尤其是大公司,它们正锐意进取。巴斯夫正在中国南部的湛江建设总投资为100亿欧元的生产基地,而大众刚宣布在合肥投资25亿欧元加强研发。

  报道称,墨卡托中国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马克斯·岑莱因说:“我们没有看到德国企业‘去风险’的迹象。它们在中国的投资稳定在一个创纪录的水平。”根据德意志联邦银行的数据,去年德国对华直接投资增长4.3%,达到119亿欧元。(编译/王海昉 林晓轩)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马常艳)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顶部旗帜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经济 > 正文
中经搜索

朔尔茨访华促德企拓展业务 给中国市场投下“信任票”

2024年04月16日 07:32   来源: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4月15日报道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4月14日报道,德国总理朔尔茨14日抵达中国西南部城市重庆,这是他为期三天访问的第一站。

  四川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讲席教授庞中英说,朔尔茨此访很可能有助于德国企业进一步发展它们在中国的业务,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行业。

  他说:“中国西南地区过去经济欠发达,但如今是新的经济增长枢纽。”

  隶属于官媒《重庆日报》的在线新闻平台上游新闻称,截至2月,德国在这个西南大都市共设立84家公司,为重庆的建设和发展发挥作用。

  报道称,朔尔茨对这座大都市的访问从参观德国博世公司建立的一家生产氢燃料电池的工厂开始——重庆和邻近的四川省近年来在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

  据报道,中国驻德国大使吴恳上月对本报表示,德国企业积极拥抱中国市场,给中国市场投下“信任票”,这展现了中德两国经济联系的强度。

  另据法国《回声报》网站4月14日报道,德国政府去年7月发布对华国家战略时,敦促经济参与者们降低对北京的依赖程度以减轻风险,但又不与这个拥有14亿消费者的市场决裂。将近一年过去了,德国总理朔尔茨目前正在中国。

  报道称,根据慕尼黑经济研究所的调查,两年内,整合大量中国中间产品的制造商比例从46%降至33%。批发和零售业也出现了同样趋势。不过,这个过程现在似乎达到了一个平衡点。

  而许多企业选择坚持下去并进行再投资,尤其是大公司,它们正锐意进取。巴斯夫正在中国南部的湛江建设总投资为100亿欧元的生产基地,而大众刚宣布在合肥投资25亿欧元加强研发。

  报道称,墨卡托中国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马克斯·岑莱因说:“我们没有看到德国企业‘去风险’的迹象。它们在中国的投资稳定在一个创纪录的水平。”根据德意志联邦银行的数据,去年德国对华直接投资增长4.3%,达到119亿欧元。(编译/王海昉 林晓轩)

 

(责任编辑:马常艳)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