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25日电 题:西方炒作“中国产能过剩”,用心何在
新华社记者高文成
近日,美西方一些政客和媒体又联手炒作所谓“中国过剩产能冲击世界市场”的论调。
当国内需求被满足后,剩余产品会转向出口市场,这是最简单的经济学原理。200多年前,亚当·斯密就在《国富论》中阐明,国际贸易使各国实现分工合作,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发展水平。长期以来,先发国家一直在为它们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寻找市场,如今中国这么做却成了“冲击世界市场”。这种明显“双标”背后的动机不难理解。中国从最初的代工贸易拓展到高附加值环节,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不断向上游迈进,在全球市场形成一定竞争优势,这刺激到美西方的敏感神经。美国财政部副部长尚博随即抛出“中国产能过剩最终将冲击世界市场”论调,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则“担忧”:中国大幅提升制造能力,电动汽车等产业会出现“过剩产能”,“这些产品出口到世界其他国家,将会破坏全球贸易体系”。
其实,伯恩斯真正关心的,并非什么“世界其他国家”或“全球贸易体系”,而是中国产业升级可能打破西方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垄断地位。在美西方看来,发达国家位于世界经济体系顶层、产业价值链高端,具有中心垄断地位,边缘国家居于价值链底端,只能提供原材料、低成本劳动力和消费市场。但中国正努力从边缘走向中心,中国制造、中国智造正在从产业价值链的底端向上提升。无论是乱拉“实体清单”,还是“脱钩断链”修筑“小院高墙”,以及滥用“国家安全”无理打压中国高科技公司等等,本质上都是美西方利用霸权扼杀中国优势产业、阻止中国产业跃升,最终目的还是维护美西方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垄断地位,以及由此带来的超额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