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幕曝光!美媒:波音“吹哨人”死亡后,他多年遭公司“报复”细节被公开

2024-03-22 07:22 来源:环球网

  本文转自【环球时报新媒体】;

  当地时间3月9日,曾多次爆料波音客机制造问题的波音前资深员工约翰·巴尼特被发现死在自己的车中。直到去世前,这名“吹哨人”还在为他长期起诉波音的案件提供证据并接受法律面谈。据美国WCIV电视台20日报道,他的律师当天公开了起诉书副本,其中包括相关诉讼的核心内容,详细列举了据称是波音多年来“报复”巴尼特的细节。

  报道称,巴尼特在这份长达32页的文件中称,在波音公司位于南卡罗来纳州北查尔斯顿的工厂任职的7年间,他多次就该公司“根深蒂固且持久的隐瞒文化”提出过投诉,他对波音产品缺陷记录和补救措施的缺失表达不满,称那可能会给乘客带来危险。

  起诉书称,为了“报复”巴尼特的投诉,公司管理人员调低他的工作绩效评分,将他调离原本的团队并列入黑名单,阻止将他调动到南卡罗来纳州之外的公司其他岗位。巴尼特还认为,作为“报复”的一部分,他在波音公司遭受骚扰、羞辱和“高层管理人员的蔑视和鄙视”。起诉书称,由于遭受来自波音内部的心理压力,巴尼特甚至不得不在医生的建议下请病假。

  报道称,退休前巴尼特为波音公司工作了32年,其中17年是担任质量经理。起诉书称,巴尼特表示,波音允许员工给自己的工作做质量检查,这类做法违反了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规定。他还提出了许多他认为不符合标准或者不遵守规则的其他问题,并进一步指责波音甚至没有遵循自己的内部流程和程序,更不用说符合FAA的安全和质量标准了。

  起诉书提到,巴尼特曾多次投诉说有工人将一架飞机上的零件拆走,并在没有相关文件或工程审查的情况下,安装在另一架未完成组装的飞机上,而高层管理人员告诉他不要在电子邮件中提及此事。2014年6月,巴尼特投诉一名经理程序违规,而公司没采取任何行动,他本人的绩效评分却在一个月后被下调。2016年8月,巴尼特发现波音客机上的紧急供氧系统存在严重问题,故障率高达25%,一旦发生紧急情况,每四个呼吸面罩中就可能有一个无法展开。据称巴尼特因反映这一问题而受到批评,并不被允许负责继续调查此事。2016年9月,巴尼特发现有人从废料箱中取出不符合标准的零部件,交给制造部门并安装到正在建造的飞机上,他反映此事后,却被禁止担任北查尔斯顿737 推进系统质量经理一职。

  据外媒此前报道,对于巴尼特的这些说法,波音公司一一否认。此后,巴尼特开始对波音进行长期的法律诉讼。直到去世前,巴尼特还在为诉讼提供证据,并接受与此案有关的法律面谈。按照计划,他应在3月9日接受进一步质询,但他没有按时出现,随后被发现死在自己停在酒店停车场的车里。当地调查部门称他死于“自残”,但巴尼特的一名密友后来在接受美媒采访时透露,巴尼特生前曾向她表示“如果我出事,我肯定不是自杀的”。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马常艳)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经济 > 正文
中经搜索

内幕曝光!美媒:波音“吹哨人”死亡后,他多年遭公司“报复”细节被公开

2024年03月22日 07:22   来源:环球网   

  本文转自【环球时报新媒体】;

  当地时间3月9日,曾多次爆料波音客机制造问题的波音前资深员工约翰·巴尼特被发现死在自己的车中。直到去世前,这名“吹哨人”还在为他长期起诉波音的案件提供证据并接受法律面谈。据美国WCIV电视台20日报道,他的律师当天公开了起诉书副本,其中包括相关诉讼的核心内容,详细列举了据称是波音多年来“报复”巴尼特的细节。

  报道称,巴尼特在这份长达32页的文件中称,在波音公司位于南卡罗来纳州北查尔斯顿的工厂任职的7年间,他多次就该公司“根深蒂固且持久的隐瞒文化”提出过投诉,他对波音产品缺陷记录和补救措施的缺失表达不满,称那可能会给乘客带来危险。

  起诉书称,为了“报复”巴尼特的投诉,公司管理人员调低他的工作绩效评分,将他调离原本的团队并列入黑名单,阻止将他调动到南卡罗来纳州之外的公司其他岗位。巴尼特还认为,作为“报复”的一部分,他在波音公司遭受骚扰、羞辱和“高层管理人员的蔑视和鄙视”。起诉书称,由于遭受来自波音内部的心理压力,巴尼特甚至不得不在医生的建议下请病假。

  报道称,退休前巴尼特为波音公司工作了32年,其中17年是担任质量经理。起诉书称,巴尼特表示,波音允许员工给自己的工作做质量检查,这类做法违反了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规定。他还提出了许多他认为不符合标准或者不遵守规则的其他问题,并进一步指责波音甚至没有遵循自己的内部流程和程序,更不用说符合FAA的安全和质量标准了。

  起诉书提到,巴尼特曾多次投诉说有工人将一架飞机上的零件拆走,并在没有相关文件或工程审查的情况下,安装在另一架未完成组装的飞机上,而高层管理人员告诉他不要在电子邮件中提及此事。2014年6月,巴尼特投诉一名经理程序违规,而公司没采取任何行动,他本人的绩效评分却在一个月后被下调。2016年8月,巴尼特发现波音客机上的紧急供氧系统存在严重问题,故障率高达25%,一旦发生紧急情况,每四个呼吸面罩中就可能有一个无法展开。据称巴尼特因反映这一问题而受到批评,并不被允许负责继续调查此事。2016年9月,巴尼特发现有人从废料箱中取出不符合标准的零部件,交给制造部门并安装到正在建造的飞机上,他反映此事后,却被禁止担任北查尔斯顿737 推进系统质量经理一职。

  据外媒此前报道,对于巴尼特的这些说法,波音公司一一否认。此后,巴尼特开始对波音进行长期的法律诉讼。直到去世前,巴尼特还在为诉讼提供证据,并接受与此案有关的法律面谈。按照计划,他应在3月9日接受进一步质询,但他没有按时出现,随后被发现死在自己停在酒店停车场的车里。当地调查部门称他死于“自残”,但巴尼特的一名密友后来在接受美媒采访时透露,巴尼特生前曾向她表示“如果我出事,我肯定不是自杀的”。

(责任编辑:马常艳)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