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能源汽车畅销欧洲说起

2024-02-16 07:15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杭州2月15日电 题:新华社经济随笔:从新能源汽车畅销欧洲说起

  新华社记者商意盈

  去年,记者到领克新能源汽车位于浙江省宁波余姚市的超级工厂采访,工厂制造负责人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以前我们觉得开欧美进口车有“派头”,现在我们出口的新能源汽车,主要市场就是欧洲。

  畅销欧洲的新能源汽车不止领克,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在出口的120.3万辆中,欧洲占比达38%,远超其他地区。

  汽车被称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从德国人发明汽车到美国人让汽车走入工薪阶层,从日本汽车产业崛起到如今中国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行业的并跑者甚至领跑者,正好对应着工业1.0到4.0的时代更迭。

  这种更迭彰显出我国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的“换道超车”。我们在新能源汽车这个全新的赛道上,很多方面都做到了和欧美汽车产业并驾齐驱,甚至在智能驾驶、动力系统等方面已经有了优势。

  这种更迭也透露出中国制造的“硬核”实力。在领克余姚超级工厂,所有生产节奏都按照“秒”或“分”来计算:4秒钟,6000吨冲压机上下一次,冲出两套车身板材;63秒,4台柔性机器人带动高精度摄像头测量全车80个点位;526台机器人上下翻飞,5800多个焊点的点焊自动化率达到100%;60分钟,45辆领克从焊装车间下线。

  工厂稳,中国经济的底盘就稳。经济学中有“车间革命”的说法,认为历次工业革命都是开始于车间。车间、工厂,同时连接着需求、供给,设备、产品,就业、税收,其现代化水平、智能化程度就是中国经济的信心和底气。

  一个故事令人难忘:当年吉利并购沃尔沃,中国“穷小子”迎娶欧洲“公主”,轰动海内外。“请你用3个词说明为什么吉利是合适的竞购企业”——在这桩并购案谈判的关键环节,有人抛出了这个不友好的问题。“I love you。”吉利创始人李书福急中生智,他并不熟练的英语竟赢得了满堂喝彩。

  如今的领克,即是吉利和沃尔沃的合资品牌。自主创新、借助全球化浪潮“以时间换空间”……当世界经济形势持续低迷充满不确定性时候,领克、极氪、小鹏、理想、蔚来、问界,众多新能源汽车品牌繁荣发展,让人看到的是“创新”,更是“定力”,也彰显出“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的魅力。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孙丹)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经济 > 正文
中经搜索

从新能源汽车畅销欧洲说起

2024年02月16日 07:15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杭州2月15日电 题:新华社经济随笔:从新能源汽车畅销欧洲说起

  新华社记者商意盈

  去年,记者到领克新能源汽车位于浙江省宁波余姚市的超级工厂采访,工厂制造负责人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以前我们觉得开欧美进口车有“派头”,现在我们出口的新能源汽车,主要市场就是欧洲。

  畅销欧洲的新能源汽车不止领克,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在出口的120.3万辆中,欧洲占比达38%,远超其他地区。

  汽车被称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从德国人发明汽车到美国人让汽车走入工薪阶层,从日本汽车产业崛起到如今中国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行业的并跑者甚至领跑者,正好对应着工业1.0到4.0的时代更迭。

  这种更迭彰显出我国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的“换道超车”。我们在新能源汽车这个全新的赛道上,很多方面都做到了和欧美汽车产业并驾齐驱,甚至在智能驾驶、动力系统等方面已经有了优势。

  这种更迭也透露出中国制造的“硬核”实力。在领克余姚超级工厂,所有生产节奏都按照“秒”或“分”来计算:4秒钟,6000吨冲压机上下一次,冲出两套车身板材;63秒,4台柔性机器人带动高精度摄像头测量全车80个点位;526台机器人上下翻飞,5800多个焊点的点焊自动化率达到100%;60分钟,45辆领克从焊装车间下线。

  工厂稳,中国经济的底盘就稳。经济学中有“车间革命”的说法,认为历次工业革命都是开始于车间。车间、工厂,同时连接着需求、供给,设备、产品,就业、税收,其现代化水平、智能化程度就是中国经济的信心和底气。

  一个故事令人难忘:当年吉利并购沃尔沃,中国“穷小子”迎娶欧洲“公主”,轰动海内外。“请你用3个词说明为什么吉利是合适的竞购企业”——在这桩并购案谈判的关键环节,有人抛出了这个不友好的问题。“I love you。”吉利创始人李书福急中生智,他并不熟练的英语竟赢得了满堂喝彩。

  如今的领克,即是吉利和沃尔沃的合资品牌。自主创新、借助全球化浪潮“以时间换空间”……当世界经济形势持续低迷充满不确定性时候,领克、极氪、小鹏、理想、蔚来、问界,众多新能源汽车品牌繁荣发展,让人看到的是“创新”,更是“定力”,也彰显出“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的魅力。

(责任编辑:孙丹)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