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发起大规模“无乞讨”行动

2024-02-01 07:48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驻巴基斯坦、印度特派特约记者 程是颉 曹冲】“30个城市希望在2026年前无乞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在印度的合作频道“CNN-News18”1月31日报道称,印度政府宣布将开展“无乞讨”行动,列举包括阿约提亚在内的重要城市,希望改造这些地方的乞讨者。

  一位带着儿童的女性伸手向车内乘客乞讨。图源:印媒

  据印度《经济时报》介绍,此次计划由印度社会正义和赋权部推进,是该部门2022年起推进的“边缘化个体生计和职业支持”计划的一部分。该部门从宗教、历史和旅游角度确定了30座重要城市。报道称,社会正义和赋权部将与印度地方政府合作,首先将在2月中旬之前推出一个国家门户网站和移动应用程序,便于对当地的乞讨者开展登记注册。

  根据注册情况,印度中央政府将向地方提供专项资金,用于对注册乞讨者的安置、诊疗、技能培训和就业等。选定城市负责执行行动的责任部门也必须在移动应用程序或网站上更新关于提供安置和改造进度的报告。

  据印媒报道,目前已有25个城市上交了行动计划。然而,印度中央邦博帕尔的桑奇地区表示,该地区没有从事乞讨活动的人,社会正义和赋权部可以考虑另选地点。

  印度此次“无乞讨”行动指定城市包括大量热门旅游目的地。据《环球时报》记者观察,对在印度旅行的游客来说,乞讨十分常见。除在大城市人流密集地区和旅游景区的街头乞讨外,还有具有本地特色的表演式乞讨、南亚地区常见的变装乞讨以及宗教乞讨等。在印度的旅游景区,常见抱着婴儿的女性或儿童等在交通路口。趁拥堵时他们一拥而上,在车流里穿梭,敲击车窗甚至拉开车门向车内乘客乞讨。

  妇女儿童在此次“无乞讨”行动中被特别强调。印度“news9live”新闻网称,印度社会正义和赋权部前负责人桑普拉表示,印度有超过40万名乞丐,男性人数为22万人,女性人数为19.1万人。其中,西孟加拉邦以8.1万乞讨者位居榜首。在该邦及阿萨姆邦、曼尼普尔邦,女性乞讨者数量甚至超过男性。

  这不是印度政府第一次开展大规模“无乞讨”行动。记者搜索发现,2020年印度政府就曾推出过指定10个城市的“无乞讨”计划,包括新德里、孟买等。然而,印度《印刷报》2023年年初报道称,这些城市2021年启动试点项目,但在2022年2月试点项目结束后,社会正义和赋权部表示实施细节仍在“考虑之中”。至今该计划仍未正式启动。

  在印媒看来,清扫乞讨行动有两个难点,其中之一是难动员。《印刷报》援引新德里政府社会福利部前主任辛格在试点项目开始时的采访称,关键问题是说服乞丐,尤其是女性乞丐,放下一切加入技能班,“这个过程非常困难”。

  此外,一些乞讨者找到工作后容易“重操旧业”。以此次未在名单中的瓦拉纳西为例,当地首席发展官告诉《今日印度》,2023年曾发起过两次各为期两个月的专项行动,共帮助486名乞讨者恢复正常生活。然而,最近几周,恒河沿岸的寺庙、城市十字路口和市场附近的乞讨现象越来越多,这促使政府发起新行动。该首席发展官表示:“如果发现之前已改过自新或被劝诫放弃乞讨的人再次乞讨,将对其采取法律行动。”

  “印度乞讨:有解决办法吗?”印度社工领域专家孟吉此前撰文称,乞讨的原因有很多种,比如贫困、宗教迫害、身体和精神残疾、失业等。印度曾经将乞讨视为犯罪行为,在乞讨非刑事化广为法律界接受的当下,必须转变观念、政府民间共同努力才能带来好结果。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朱晓航)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经济 > 正文
中经搜索

印度发起大规模“无乞讨”行动

2024年02月01日 07:48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驻巴基斯坦、印度特派特约记者 程是颉 曹冲】“30个城市希望在2026年前无乞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在印度的合作频道“CNN-News18”1月31日报道称,印度政府宣布将开展“无乞讨”行动,列举包括阿约提亚在内的重要城市,希望改造这些地方的乞讨者。

  一位带着儿童的女性伸手向车内乘客乞讨。图源:印媒

  据印度《经济时报》介绍,此次计划由印度社会正义和赋权部推进,是该部门2022年起推进的“边缘化个体生计和职业支持”计划的一部分。该部门从宗教、历史和旅游角度确定了30座重要城市。报道称,社会正义和赋权部将与印度地方政府合作,首先将在2月中旬之前推出一个国家门户网站和移动应用程序,便于对当地的乞讨者开展登记注册。

  根据注册情况,印度中央政府将向地方提供专项资金,用于对注册乞讨者的安置、诊疗、技能培训和就业等。选定城市负责执行行动的责任部门也必须在移动应用程序或网站上更新关于提供安置和改造进度的报告。

  据印媒报道,目前已有25个城市上交了行动计划。然而,印度中央邦博帕尔的桑奇地区表示,该地区没有从事乞讨活动的人,社会正义和赋权部可以考虑另选地点。

  印度此次“无乞讨”行动指定城市包括大量热门旅游目的地。据《环球时报》记者观察,对在印度旅行的游客来说,乞讨十分常见。除在大城市人流密集地区和旅游景区的街头乞讨外,还有具有本地特色的表演式乞讨、南亚地区常见的变装乞讨以及宗教乞讨等。在印度的旅游景区,常见抱着婴儿的女性或儿童等在交通路口。趁拥堵时他们一拥而上,在车流里穿梭,敲击车窗甚至拉开车门向车内乘客乞讨。

  妇女儿童在此次“无乞讨”行动中被特别强调。印度“news9live”新闻网称,印度社会正义和赋权部前负责人桑普拉表示,印度有超过40万名乞丐,男性人数为22万人,女性人数为19.1万人。其中,西孟加拉邦以8.1万乞讨者位居榜首。在该邦及阿萨姆邦、曼尼普尔邦,女性乞讨者数量甚至超过男性。

  这不是印度政府第一次开展大规模“无乞讨”行动。记者搜索发现,2020年印度政府就曾推出过指定10个城市的“无乞讨”计划,包括新德里、孟买等。然而,印度《印刷报》2023年年初报道称,这些城市2021年启动试点项目,但在2022年2月试点项目结束后,社会正义和赋权部表示实施细节仍在“考虑之中”。至今该计划仍未正式启动。

  在印媒看来,清扫乞讨行动有两个难点,其中之一是难动员。《印刷报》援引新德里政府社会福利部前主任辛格在试点项目开始时的采访称,关键问题是说服乞丐,尤其是女性乞丐,放下一切加入技能班,“这个过程非常困难”。

  此外,一些乞讨者找到工作后容易“重操旧业”。以此次未在名单中的瓦拉纳西为例,当地首席发展官告诉《今日印度》,2023年曾发起过两次各为期两个月的专项行动,共帮助486名乞讨者恢复正常生活。然而,最近几周,恒河沿岸的寺庙、城市十字路口和市场附近的乞讨现象越来越多,这促使政府发起新行动。该首席发展官表示:“如果发现之前已改过自新或被劝诫放弃乞讨的人再次乞讨,将对其采取法律行动。”

  “印度乞讨:有解决办法吗?”印度社工领域专家孟吉此前撰文称,乞讨的原因有很多种,比如贫困、宗教迫害、身体和精神残疾、失业等。印度曾经将乞讨视为犯罪行为,在乞讨非刑事化广为法律界接受的当下,必须转变观念、政府民间共同努力才能带来好结果。

(责任编辑:朱晓航)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